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构建跨境数据专用通道,临港新片区探索全球数字经济新机制

时间:2019-08-07 13:44:05 | 来源:第一财经

随着世界经济的数字化,贸易也更加趋于数字化。数据跨境流动被视为数据贸易,即数据“进出口”,成为企业、个人和政府无法避免的一环。

最新公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下称“临港新片区方案”)明确提出,实施国际互联网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建设完备的国际通信设施,加快5G、IPv6、云计算、物联网、车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新片区内宽带接入能力、网络服务质量和应用水平,构建安全便利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

临港新片区方案首次提出“构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这被视作是真正引领未来的举措,也体现了上海适应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打造新动能的开拓性思路。上海临港承载这样的功能使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上海的模式试验也是在为全球数字经济探索新路径、新机制,显示了自贸区新片区主动参与引领全球数字经济和新治理模式合作的决心。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制定数据跨境规则。其中受到最多关注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美国、欧盟和中国。美国因为发达的IT产业而具有先发优势,它致力于制定让这种优势最大化的数据跨境规则;欧盟已经通过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作为其新的市场数据战略的一部分,扩大了域外适用范围,有望在数据跨境监管方面夺回领先地位;中国也在2017年实施了《网络安全法》,对数据跨境作出了规定。

但各国规则的差异性可能导致贸易壁垒,跨境数据流动背后也体现了各个国家的利益考量,比如有的国家要求数据本地化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有的则将数据当成重要资产,还有的是为了保护消费者隐私。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数据跨境流动不仅应受到传统的国际经济法与网络安全、数据保护相关法律的共同规制,还应实现趋同和融合。不能只用传统的国际经济法来规制,而是需要一种一体化或整合性的途径,覆盖数据保护、网络安全等非贸易政策的议题,把传统的国际经济法和网络安全、数据保护的国际法结合在一起,反映网络空间的共性。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力量之一,推动新型全球化的到来。但数字经济发展也面临数据安全亟待提升、国际规则多样等问题。临港片区实施数据跨境有序流动正是符合数字经济发展大势的功能设置,对推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新一轮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中国推动全球合作、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为全球提供中国智慧和新治理模式的重要体现。

临港片区已经聚集了高端芯片、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硬产业”,但是如果对比美国,真正的巨头科技公司还都是硅谷的软件公司。在数字经济越来越占据主导的背景下,软件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根据工信部的官方数据,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1.3万亿元,占到GDP的34.8%。软件产业的创新发展,激发了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壮大。我国软件产业近五年来年均增长15.5%;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0.4%,软件著作权登记数量突破110万件。

大数据逐渐成为战略资源,数据驱动必须有准确的数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但大数据驱动的管理和决策是一个迭代和递进的过程,数据的准确性与数据完备性、相关性等相关。如果能有效借助工业物联网平台,从需求端到设计端、制造端,形成完整的数据收集系统和分析系统,中小型企业、小微企业也能实现数据驱动。

临港新片区方案中重点提出,支持新片区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总部经济等关键领域,试点开展数据跨境流动的安全评估,建立数据保护能力认证、数据流通备份审查、跨境数据流通和交易风险评估等数据安全管理机制。开展国际合作规则试点,加大对专利、版权、企业商业秘密等权利及数据的保护力度,主动参与引领全球数字经济交流合作。这也凸显了数据处理技术对于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