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廖群:基础设施需求无扩大空间吗?

时间:2019-08-29 10:44:12 | 来源:第一财经

过去一年来内地经济增速放缓。除出口之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持续减慢。本来,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固定资产投资是最为政府政策可控的变量,而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又可以说为政府直接控制,所以当财政政策宽松时,除了减税之外市场最期望的就是基础设施投资的加速。可是,今年1~7月基础设施投资仅增长了3.8%,比整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还慢了1.9个百分点,说明基础设施投资非但没有起到促进投资进而经济增长的作用,反而成了一个拖累。

当然,这可理解为中央政府为政策宽松留了个后手,即将加速基础设施投资留在需要更大程度的宽松时用,意味着政策还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但也有很多人认为,当前阶段财政政策不应该将加速基础设施投资作为宽松手段。理由有二:一是目前政府债务水平已经很高,加速基础设施投资必将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债务水平;二是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需求已无扩大空间。

关于第一个理由,已有很多研究,笔者也多次发表过评论文章,认为当前内地政府债务水平显性或正式统计的为40%以下,即使加上隐性的(即加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也在60%以下,仍在安全范围内,所以还有上升空间,不应该说已成为财政政策宽松的很大制约。当然,这是有争议的。本文不想纠结于此问题,而试图探讨第二个理由是否成立,即现阶段内地基础设施需求还有没有扩大的空间。

首先,应该认识到,现代经济中的需求可分为三个档次:第一个是基本性需求,第二个为追赶性需求,第三个升级性需求。基本性需求为维持人民生活与企业运行正常开展的需求;追赶性需求是追赶他人所外生出来的更高水平的需求;升级性需求则为经济良性循环所内生出来的更新或新兴需求。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还处于满足基本性需求的阶段,但中国内地已过了此阶段,现实的需求基本上是追赶性或升级性的。

本文想强调的是,就基础设施而言,内地的追赶性需求仍有很大的扩展空间,而升级性需求则正处于喷发阶段。

内地基础设施的追赶性需求,首先在于按人均衡量仍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市场信息表明,当前内地的人均基础设施存量,如人均铁路里程与公路长度,仅为G7国家的30%左右。据世界经济论坛《2017~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2016年中国内地在137个国家基础设施竞争力的排名为46,落后于大部分的发达国家。于是,尽管过去几十年来快速发展而硕果累累,内地的基础设施仍需要追赶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即仍有强劲的追赶性需求。

另一方面,追赶性需求还体现在基础设施国内空间分布不均衡而引发的各地区之间的互相追赶。东、中、西地区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在基础设施方面也是如此,无论是高铁、普通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设施,中、西部地区都大大落后于东部地区,特别是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意味着地区性追赶需求的潜力也很大。

更应该看到的是,在内地经济持续崛起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当今时代,内地基础设施的升级性需求更是不可低估的。基础设施的升级性需求,即由经济良性循环所内生出来的升级性需求,一方面是传统基础设施的更新需求,另一方面为新兴产业所带来的新兴基础设施需求。

传统基础设施的更新需求,是经济进而居民及企业收入快速增长的必然产物。在收入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居民及企业自然对基础设施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就交通运输设施而言,更高的质量要求体现在运行速度及舒适程度的不断提高,因而从传统的马路更新到公路,再到铁路,又到航空。就每一种交通运输而言,对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这方面最典型的莫过于铁路运输了,从慢车更新到快车,再到动车,又到高铁。其结果,以从北京至上海为例,运行时间从近30个小时左右到20个小时左右,再到12个小时左右,又到5个小时左右。

应该认识到,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高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此种更新需求有可能是无止境的。比如高铁,350公里的时速已经很快了,但据报导,600公里时速高铁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而像子弹飞一样快的管道真空运输也已在研究之中。在这方面我们可能需要有点哲学与历史性的开放思维与想象力。那种轻言内地基础设施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增长就已成熟而无发展空间的观点起码缺乏了这种思维与想象力。

新兴产业带来的新兴基础设施是基础设施升级的另一个且更为重要的方面。众所周知,任何一个产业都需要基础设施支撑。传统产业由传统基础设施支撑,主要包括交通运输、电力、城市公用设施、通信及水利设施等。而新兴产业则除了传统基础设施外还需要新兴基础设施的支撑。

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近年来内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今后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重要保证。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绿色低碳两大产业更是处于引领与关键地位,而这两大产业对于相应的新兴基础设施的需求最大,催生了信息基础设施与绿色基础设施两大类新兴基础设施。

信息基础设施以其规模之大,资本之密集与技术之前沿,为今后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庞大的新型板块。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信息网络,二是大数据中心,三是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每一类都需要大规模的建设。尤其是信息网络,现阶段四大建设方向是第五代移动通讯(5G)、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窄带物联网(NB-IOT)和北斗导航,每一个方向都意味着巨额的投资。

绿色基础设施在全世界都是新兴行业,是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扩展与升级,不仅涵盖城市,也涵盖农村,不仅是为了提高当前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是为了地球,进而人类的持久生存与发展,建设潜力巨大。这两大类新兴基础设施,将逐渐发展成为与交通运输和能源基础设施规模相当,甚至更大的基础设施新版块。对于如此的发展前景,若具一点哲学与历史性的开放思维与想象力也是不难展望的。

鉴于上,那种认为内地基础设施需求已无扩大空间的观点不是有点封闭与短视吗?

[作者系中信银行(国际)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