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将引领一波新药研发,贫血和癌症患者受益

时间:2019-10-08 16:44:19 | 来源:第一财经

氧气于生命的意义众所周知,氧气作用生命的机制被发现后,将进一步助力人类解决疾病。

北京时间10月7日,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因在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中的发现,美国哈佛医学院教授威廉·凯林( William G. Kaelin, Jr.)、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彼得·拉特克利夫( Peter J. Ratcliffe) 以及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教授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分享了这一奖项。

氧气的多寡与很多疾病的发生有着紧密关系。这一发现,让人类找到了氧气在细胞中的调控基因活性的分子机器,从而响应于不同水平的氧气,可谓人类的福音。

早在2016年,有着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基础医学奖”就授予了低氧诱导因子(HIF)的发现,也是这三位教授发现了低氧诱导因子信号通路与细胞感知、适应氧气有关联。

事实上,关于这一机制的药物,已经用了很多年,比如科学家于1970年代发现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为治疗人类贫血症奠定了基础。

1980年代,Epogen(通过遗传工程人工合成的红细胞生成激素)的临床试验成功。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于治疗肾性贫血,其市场规模在2006年达到峰值120亿美元。目前竞争药企包括安进、强生、罗氏、第一三共等,其中靠EPO起家的安进市场份额超过70%。中国市场上,三生制药(01539.HK)重组人促红素今年上半年市场份额41.3%,超过国外厂商。

不过,此前的研究发现尚未触及氧气的阀门,与诺奖擦肩而过。

同样机理的药物,过去几年一直位列全球十大畅销药抗癌药物的安维汀(Avastin,贝伐珠单抗),已为超过100万患者进行治疗,每年销售额六七十亿美元。

“他们(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三位获得者)主要是发现了细胞应对不同氧气浓度环境调节自身代谢状态的机制,即VHL-HIF1-EPO(缺氧相关基因)轴。”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主任、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兼病原与免疫学综合实验室主任王月丹说,这个发现非常有价值,从贫血到癌症、从简单的外伤愈合到心肌梗塞和肿瘤,用途很广,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这一项新发现将在医药市场引领一波新药研发。不过,有专家认为,要想探索更多的控制人体内氧的浓度的方式和药物,难度很大,依然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和不断完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