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平衡表2019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净误差与遗漏项目金额为1312亿美元,规模较大,引起市场热议。有观点认为,这反映了中国存在资本外逃现象。
对此,国家外汇管理局总经济师兼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在2019年前三季度外汇收支形势发布会上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净误差与遗漏首先是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过程中的一个统计问题,不能等同于相关的跨境资本流动。
“看见净误差与遗漏方向上是流出方向就断定为资本外逃,是流入方向就断定为热钱流入,我们从来不这么认可,净误差与遗漏首先是统计的一个问题。”王春英表示,外汇局对此问题高度重视,一直致力于研究采用更科学的方法,力求以更低的社会成本和更可靠的方式来确保国际收支统计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降低净误差与遗漏对我们形势判断的一个噪音。
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都设有“净误差与遗漏”项目。根据国际标准,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复式记账原则编制。为使平衡表在借贷两个方向上始终能够保持平衡,平衡表中设置了“净误差与遗漏”项。但“净误差与遗漏”项目是轧差出来的,不是统计出来的,只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平衡项目。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各个项目记录都有可能产生净误差与遗漏。”王春英称。
对于涉外经济大国而言,涉外交易规模不断增大、交易频繁,这给统计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使得有些时期净误差与遗漏会显得比较高。实际上,不仅中国有这样的问题,其他规模大、交易频繁的经济体也面临相同挑战。
据介绍,2019年一季度,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净误差与遗漏占国际收支口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是9%,净误差与遗漏规模是995亿美元,规模也相当高。
此前,有业内专家分析称,争议净误差与遗漏是不是资本外逃,其实际政策意义并不大,更重要的工作应该是降低净误差与遗漏占比,提高国际收支的统计质量,更好地为宏观决策和市场分析服务。
“随着涉外经济快速发展,申报主体和涉外交易规模也在迅速增长。2018年,我们申报主体的量达到了百万家,申报比数接近五千万笔。可以看到,在中国涉及到国际收支交易,涉及到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的主体非常分散的。这种情况实际上在世界上还是比较少见的。”王春英表示,普及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理念和采集相关数据、提高数据质量,需要长时间、细致的努力。
“净误差与遗漏首先是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过程中的一个统计问题,不能等同于相关的跨境资本流动。”王春英认为,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工作是非常复杂的一个系统工作,这项报表的编制集中在外汇局总局层面。除了使用通过银行来采集到的各个交易主体总量数据外,还会使用向企业直接的进行抽样调查的数据,也会使用其他部委的数据,比如海关、商务部门等。但由于大家在理解这些数据和国际收支概念、口径以及记录原则上的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做出一些调整。在汇总时,不可避免会形成净误差与遗漏。
王春英表示,简单的看净误差与遗漏是热钱流入或是资本外逃,都要做客观分析。外汇局会持续不断的做好数据采集加工、整理数据质量的提升,尽可能降低净误差与遗漏,给大家一个好质量的一个数据,让大家清晰的判断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