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李礼辉: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或营造全新的财富管理平台

时间:2019-10-27 16:44:25 | 来源:第一财经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有可能营造全新的财富管理平台,补齐资源配置的短板。”10月27日,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在2019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表示。

当前,大量的高净值投资者找不到适合个人财富结构和投资偏好的产品,投资需求得不到满足;大量的底层资产无法组成差异化预期收益率和差异化风险概率的产品组合,资产证券化找不到足够的通道;不少财富管理机构无法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投资者的真实需求,难以争夺优质客户。

李礼辉称,我国财富管理市场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缺陷和技术性短板造成的。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可以细分投资者,描写每一个投资者的投资心理画像;基于智能化的配对,可以细分底层资产,为不同投资者的挑选不同的产品组合;基于区块链的交互链接架构,可以打造一个链接众多金融机构、众多产品、众多客户的财富管理交易平台。这样,我们既可以构建一个财富管理机构主动为客户推送产品组合的大场景,提高财富管理业务对于高净值人群的吸引力和粘性;又可以构建一个财富管理线上超市的大场景,满足普通投资者的财富管理需求。

“就财富管理金融来说,敏感性最大的是风险成本,特别是投资者实际承担的风险成本。”李礼辉表示,实际风险成本是对预期收益率的折扣,如果能够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财富管理产品的实际风险成本,就可能提高实际收益率,同时降低违约概率。在微观层面,这将提高财富管理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在宏观层面,这将促进财富管理市场的平稳发展。

此外,李礼辉认为,在财富管理金融中,需要对物权关系、信任关系进行认证。传统的物权认证体系和商业信用模式是中心化的,环节多,效率低,成本高。近10年,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应用正在建立数字信任机制:应用数字技术进行物权认证;通过数学方法解决信任问题。数字信任有可能提高财富管理金融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财富管理金融领域,应该深入研究建立数字信任机制,实现数据可信、资产可信、合约可信和法人可信的可行性。例如,将数据分析和信用评价的对象从法人主体扩展到资产主体,进行能够区别发行主体、区别行业、区别项目、区别经济周期的资产评估,为财富管理底层资产的风险定价和资产组合提供依据。又如,应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分布式、低成本、可认证、可信任的数字化财富管理市场,构建能够贯通底层资产、财富产品、财富管理机构的技术平台。与此同时,推进数字信任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在资产管理市场上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2018全球财富报告显示,我国进入全球最富裕10%人群的规模达到8940万,仅次于美国的10247万,居全球第二位。2018年,我国财富管理市场规模124万亿元,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约190万亿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