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美国的柯达黄了,日本的富士胶卷为何还活着?

时间:2019-09-09 13:44:01 | 来源:第一财经

这几天我回国,在上海连续做了两场讲演:一场是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大会,另一场是上海市宝山区高境镇,讲的都是同一个主题:日本企业的转型与创新。

无论是高大上的全国行业大会,还是上海市的一个科技小镇,大家在目前的经济下滑的压力之下,都开始冷静地思考一个问题:企业该如何求生存、如何创新、如何继续发展?而日本企业走过的路,他们的创新方法与途径,他们在哪些领域引领世界,了解邻国的这些信息成了大家的渴望,也成了我的宣讲使命。在演讲中,我特别谈到了一点,那就是日本企业在遭遇逆境时,他们是如何面对严寒,又是如何寻求不再挨饿受冻。

我们不必忧虑美国的贸易打压会折断中国的经济,恰恰是给了我们一个冷静思考的时期,在追求高发展的征途上放慢脚步,想想如何才能做大做强自己,如何转型创新。

富士和佳能的成功转型

参加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大会的企业家告诉我一个现象:有些企业家在市场前景不明朗,同行价格竞争过于激烈的情况下,准备放弃本业去开拓新的产业。我告诉他们:“入行不易”。

这“入行不易”有两个意思:一是企业家在自己的本行业里已经干了几十年,熟门熟路,抛弃可惜;二是要寻找新的行业打进去,你想到的行业,别人也许已经在干。即使别人还没有在干,你重起炉灶,没有几年的折腾,可能还找不到入行的门路。

那怎么办呢?我在大会上介绍了日本企业转型的几个案例,核心就是如何利用自身现有的技术来寻求新的产业与市场的拓展,做到绝处逢生。第一个案例,就是富士胶卷公司。在数码相机还没有诞生之前,美国的柯达与日本的富士胶卷是世界两大胶卷生产商,柯达是黄颜色包装,富士是绿颜色包装。结果柯达公司宣告破产重组。而富士胶卷活了下来,而且越活越好。为什么富士胶卷能够活下来?因为它成功转型了。

当年,富士胶卷公司在十字路口徘徊时,跳楼的念头都有过。但是,全体员工一起思考一个问题:公司最核心的胶卷膜的技术,能否改作他用?终于有人想到:我们来试试化妆品如何?胶卷与化妆品,这两个产品的概念相距十万八千里,怎样融合?结果,一年之后,富士胶卷公司成功开发出了红色系列化妆品,用的就是公司最为传统的膜与水解的技术。

化妆品的开发成功,让富士胶卷公司尝到了涉足健康产业的甜头。于是,公司重心向健康产业转型,将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富士胶片传统优势的图像处理技术进行结合,开发出了用于识别和提取器官区域的AI识别技术,这项结合了医疗影像与信息学AI技术的医疗系统,已经成为富士胶卷公司的一个新的医疗技术品牌,叫“REiLI”。

“REiLI”技术能够在成像检查时能准确识别器官的形状,并发现其与正常组织结构不同的部分,将这一异常部位及时提醒医生关注,并对这一异变特征进行解释,指出患者潜在的疾病状况,通过减少图像解释时间来帮助放射科医生的临床决策。这一技术的诞生,就意味着人工智能体检将会比医生凭经验体检,来得更精准。同时,富士胶卷公司还开发出了FCTPixel Shine技术,它能使用AI算法在极低辐射剂量下实现高效的图像处理。目前,富士胶片还在推进主要脏器、肺癌CT、脑梗检测的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开发。

最值得关注的是,富士胶卷公司还收购了美国的iPS细胞的提炼设备技术,成了这一万能细胞培植制造设备的专利供应商。在摄影胶卷市场急剧缩小的背景下,富士胶片积极寻求转型,形成以“医疗健康”、“高性能材料”、“电子影像”、“光电”、“印艺”、“文件处理”为主的6大业务领域,已经成为一家多元化的技术导向型创新企业。其中,医疗健康事业成了富士胶片未来发展的领头羊,也使得富士胶卷成了日本再生医疗的重要关联企业。

第二个案例,是佳能公司。佳能公司是日本最大的照相机制造企业。但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导致数码相机成为一个夕阳市场,佳能引以为自豪的单反相机,也开始卖不动了。按照佳能公司董事长御手洗富士夫先生的说法:“公司是到了悬崖边上,不改革,就等死。”

佳能下决心转型,怎么转?向医疗仪器与监控摄像等领域转型。2013年,佳能将荷兰奥西(Océ)纳为子公司,拓展商务印刷行业。2014年,佳能收购世界最大视频管理软件公司之一的麦视通(Milestone,丹麦);2015年,斥资28亿美元,收购了全球最大监控摄像头厂商安讯士(Axis Communications,瑞典);2016年,再出资59亿美元,收购了东芝医疗设备公司。而这一系列收购,都基于佳能公司自身拥有世界一流的摄像、成像技术。也就是说,是依靠自身的传统技术,以收购的方式,短平快地搞了一个产业与市场的扩大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佳能公司已经跻身为世界第四大医疗设备制造商。去年在上海进博会上推出的PET-CT,其性能的卓越性,令行家们为之惊叹。

佳能公司显然还不满足于医疗健康产业,它凭借照相技术,又开始进军小型卫星制造与发射领域。2017年发射升空的低轨小型卫星,重量为65公斤,安装光学成像设备,运行轨道距离地球为500公里,每天绕行地球十五次,拍摄的地面照片精度可以达到一米,这样的精度对于一颗小型卫星来说已经很高。除了拍摄照片之外,这颗卫星还能够计算地面物体的尺寸和统计数量,其中包括车辆、建筑或者农场。它也能够采集各种数据,涉及到泥石流、地球或是其他自然灾害。这颗卫星的制造成本还不到十亿日元(约6600万元人民币),这仅仅是常规卫星制造成本的零头。到2020年,佳能希望能够利用成像卫星获得4.82亿美元的收入,而到了2030年,收入计划翻一倍。不仅如此,佳能还开始了火箭研发与卫星发射场的建设,太空梦正在让这一家传统的照相机企业成为世界宇宙工业的新成员。

富士胶卷与佳能公司都属于“写真”行业,在数码相机取代传统胶卷相机,当高清手机取代传统相机的时代,这两家公司成了难兄难弟,都面临了无米下锅的悲惨境地。但是,这两家企业毕竟都是世界一流的企业,他们利用自身拥有的技术,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向医疗健康产业和宇宙工业领域华丽转身。

转型成功背后的重要基础是自由资金积累

其实,富士胶卷与佳能成功转型的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那就是它拥有巨大的自有资金的积累,能够花得起大钱,收购世界一流的技术企业。譬如,佳能公司从2013年开始收购世界一流的技术企业,花费了100多亿美元,而且基本上都是自有资金。所以,日本企业面对经济下滑、市场变化的应对手段,除了转型创新之外,就是“存钱”。

京瓷公司的创始人稻盛和夫先生曾经在一次讲演中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一家企业的平稳发展,必须拥有自有资金的积累。京瓷公司7年间不赚一分钱,我们也不会倒下。”稻盛和夫先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京瓷公司拥有5万多名员工,可以想象,京瓷公司这些年存了多少钱?

日本公司之所以喜欢存钱,是因为他们吃尽了泡沫经济崩溃和经济危机的苦头。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银行银根抽紧,一些资金不足的企业便在风雨中倒闭。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再次袭击以出口为主的日本各大企业。这些困境让日本企业深感存钱的重要性。即使这几年,日本经济复苏,股价翻了3倍,安倍首相催着企业给员工加工资,但是这些企业依然是坚做“守财奴”,把安倍的话当耳边风。

到2018年底,日本企业的现金储备(内部留存)总额达到了506万亿日元(约34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日本国家一年GDP的总额。正因为手头有充裕的现金,日本企业才可以从长计议,从容转型,就像丰田汽车公司那样,那一项氢能源技术,可以从1992年开始研发,到2014年生产出第一批试验车,整整22年的时间专注于一项技术的研发,这种研发不只是耐心,而是耐心背后的资金实力。

财富中文网在今年7月19日发表的《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的数据很能说明丰田汽车公司的这一实力:中国上榜的上汽、东风、一汽、北汽、吉利等中国车企的总利润为137亿美元,但是丰田汽车公司一家,2018年的利润就达到了225亿美元,几乎是中国车企利润综合的一倍。现金储备更是高达840亿美元(约6000亿元人民币)。

我在上海市宝山区高境镇讲演时,开了一个玩笑:如果阿里巴巴是日本的一家企业,那么,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开会时,马云先生估计连小板凳都找不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阿里巴巴虽然做得很好,但是,你的企业实在太年轻,因为千年企业还只坐在第二排,百年企业还找不到自己的位子。

日本现有百年以上企业为34944家。这话是什么意思呢?一家企业的价值除了它创造的利润之外,还在于它的生命力,经过战乱、地震、海啸、金融危机、泡沫经济崩溃、老东家断根等等天灾人祸,能够连续存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已经成为“不倒翁企业”,而新兴企业你还要保证自己能够活上100年。

最近,我一直在做日本企业的研究,我发现,这些数百年甚至千年不倒的企业,它们的身上有着独特的DNA,而这些DNA归纳起来是三个:

第一,只做本业及本业相关事业,不搞盲目扩张;

第二,备战备荒,存足钱粮,不随便借钱;

第三,不以上市为追求,以传承发展为第一要务,牢牢把控企业经营权。

(作者系亚洲通讯社社长)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静说日本”微信公众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