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31日凌晨,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降低25个基点(bp)至1.5~1.75%,完成年内第三次降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暗示,目前利率处于合适的水平,如果贸易、全球经济增长和通胀情况不恶化,降息或暂停,但将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持经济持续扩张。
而中国央行仍然保持“定力”,但市场预期,四季度存在全面降准的可能性。
此前MLF(中期借贷便利)、LPR(贷款市场利率报价)利率未降,已超出预期,昨日T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未按惯例操作,也出乎市场意料。四季度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8月触及3%的低位后便拐头向上,目前已涨破3.3%大关,债券交易员直呼看不懂。“Shibor IRS(利率互换)此前隐含的未来2~3年的利率已经高于LPR利率了,这说明债市很悲观。”某外资行交易主管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各大机构目前也预计,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突破3.4~3.5%。
对于央行的“定力”,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TMLF不操作主要是需求原因,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可能在前三个季度已比较集中;而MLF利率迟迟不降,则或与管理通胀预期有关。四季度存在全面降准的可能性,央行将在维持MLF利率稳定的同时,继续调降LPR利率,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但这并不意味释放额外的流动性,主要还是因为市场缺乏长期限的流动性。
债市交易员倍感煎熬
“预期美联储今年余下时间不会降息。根据彭博社的数据,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下一次降息会在2020年底。不过,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仍然预留了降息空间。”景顺亚太区环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尽管海外降息潮接踵而至,但中国四季度以来却并无新动作,这令债券交易员倍感煎熬。
“8月,收益率一度降至3.05%,但此后就很难下行,短端利率不动,于是收益率就开始掉头向上,目前的上行可能性大于下行。”施罗德投资管理(上海)基金经理单坤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10月16日,央行开展2000亿元MLF操作,利率持平于3.3%;10月21日,当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和5年期以上品种分别报4.20%、4.85%,维持不变。此前,市场普遍预计,LPR大概率将下降10bp左右,主要由于三季度GDP增速降至6%,且预计四季度仍有下行压力。
受此影响,10月21日,10年期国债再度下挫,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举突破3.2%,创近3个月来新高。本周,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进一步突破了3.3%,5年期国债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前也分别来到3.55%和3.9%的关键点位。
“中国国债收益率常年来并不真正反映实体经济利率,此前由于国债收益率下不去,而LPR利率又没有降低,于是国债收益率就开始拐头向LPR靠拢,此前两者的差距太大了,最终两者可能会维持在一定的区间、稳定下来。” 法巴中国CEO兼行长赖长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华创证券屈庆也表示,近期债市缺乏新增变量,主导因素集中于通胀压力加大、地方债提前发行预期以及TMLF迟迟不操作引发的货币政策微调预期,利空因素持续发酵之下,债市悲观情绪加剧。
他此前表示,需要关注美联储10月利率决议和10月中国官方PMI数据。周四随着美联储降息,10月PMI低于预期,债市跌势小幅缓解,截至北京时间10月31日14:00,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3.314%,债市情绪略有缓解。
四季度还是明年初降准?
当前的关键问题在于,四季度会有何政策?
鲁政委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期MLF利率未调降或与管理通胀预期有关,TMLF未操作则与通胀预期关系不大,主要是因为银行和企业的需求。”
去年12月,央行创设TMLF,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大、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商行可向央行提出申请。TMLF资金可使用三年,操作利率比MLF利率优惠15bp。由于申请TMLF的条件是“符合宏观审慎要求、资本较为充足、资产质量健康、获得央行资金后具备进一步增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的潜力”,也有观点认为,TMLF操作的主动权并不在央行,而取决于银、企双方的需求,今年前三季度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力度已经较大。
就四季度而言,鲁政委表示,央行在关注总量的同时,也在推动结构的调整。近几个月MLF利率始终没有调降,但9月时LPR继续降低,相当于压缩信用利差。未来,如果全面降准(银行成本下降),那么LPR还有望降低。“年内仍然存在全面降准的可能性,但降准并不意味着额外的宽松,主要还是因为市场缺乏长期限的流动性。”
此前,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对记者表示,预计明年初可能进一步降准,目前上次降准还未完全落地。央行9月16日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同时,额外对省级区域内经营的城商行分两次在10月15日和11月15日实施定向降准共1个百分点,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不过,连平也称,“四季度经济仍需坚持逆周期调控,适度加码相关政策。”
浙商基金一位基金经理对第一财经记者称,中期来看,经济、金融数据企稳,通胀显著上行,给债市带来压力,债市总体偏防御,股市将继续有波段和结构性机会。 预计未来A股市场的风险定价将进一步向价值与盈利能力倾斜,继续看好估值较低、基本面向好的个股和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