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王坚:“民企院士”勇闯科技无人区

时间:2019-11-29 09:11:09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双肩包、格子衫,在多数场合,王坚看上去更像一名中年程序员。但在11月22日,2019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王坚成为中国首批从民营企业推选出的两院院士之一。

此次增选启动之初,中国科协办公厅发文着重强调民企科研力量的重要性,明确提出鼓励从民营企业中推选院士。王坚的当选,便是这一历史性变化的结果。

来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国企的科学家,一直是两院院士的绝对主流。王坚当选院士,源于他带领团队攻关的云计算,通过市场的方式在前沿科技领域实现了突破。这种突破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实现了世界范围的市场领先,另一方面用技术的方式推动了中国云计算产业的蓬勃发展。

有媒体评论称,王坚当选院士无疑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标志性事件,“既是中国民营企业历经四十年筚路蓝缕、不断壮大的缩影,也是民营企业正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补足结构性短板、点燃新动力引擎的象征。”

不过,一名王坚所在企业的员工称:“王坚当选院士后,我们内部向他表示了祝贺。但他本人和团队都希望低调。”眼下,王坚正在忙于“城市大脑”项目以及王坚大飞机工作室。

不掌握自研技术,就会受制于人

如今57岁的王坚,曾是浙江大学一名心理学博士,后来留校在心理学系任教,并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所以他一直被同事以“博士”相称;他也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出任常务副院长,研究数字墨水等技术,还曾被评为“中国IT十大杰出青年”。

2008年夏天,王坚离开微软亚洲研究院,加盟目前所在的电子商务企业。第二年,他开始主持一项云计算项目。目前,该项目的营收和市场份额已超过谷歌,仅次于亚马逊和微软,稳居全球第三。

今天才关注王坚的人很难想象,2012年的内部年会上,王坚见到几个已离职的员工,一时间百感交集,当着全体员工的面,哭得像个委屈的孩子。一句“博士别哭”,让他哭得更凶:“这几年我挨的骂甚至比我一辈子挨的骂还多,但我不后悔。”

当初一进公司,王坚就开始给公司做“截肢手术”——去IOE(服务器提供商IBM、数据库提供商Oracle和存储设备提供商EMC)。当时,公司就像一辆急速赛车,驰骋在中国这条宽敞的赛道上,只是这辆赛车的“核心发动机”全部是外来的。

“如果不掌握自研技术,未来就会受制于人。”王坚对公司老板马云说。马云被说服了,他也期望公司转型为技术公司。

王坚随即提出自主研发一套完全由中国人搭建的云计算系统,取名为“飞天”——源自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形象。2017年,“飞天”获得中国电子学会15年来首个科技进步特等奖。

今天外界对王坚不吝类似“先知”的赞誉,超过一半A股上市公司成为他的客户。拥抱大数据时代,云计算提供的计算能力不可或缺。

但十年前,云计算还只是“互联网最具想象力的风口”。中国没有人做过通用计算平台,没有模板摆在团队面前。同时,程序员并不是越老越吃香的职业,职业黄金年龄就短短几年。碰壁、走弯路……很多跟着他的人坚持不下去了,这才有2012年他痛哭的那一幕。

忽悠马云的“骗子”

外界称王坚为“疯子”,更有人认为他是忽悠马云的“骗子”,最直接的理由是——人机交互工业心理学专业出身的王坚,不会写代码,却给马云画了一张云计算的大饼。

有人问马云,外面对王坚争议那么大,你到底怎么想的?马云说,王坚说他知道大数据的方向,我信任他。如果撞墙了,这钱打水漂了,我花得起,这是战略。

有人问王坚,不懂技术的马云真能坚持“1年投10亿,坚持投10年?”

王坚回答:“相信,就是别无选择。”信念和坚韧让时间证明了王坚精准的眼光和敏锐的觉察力。“飞天”工程奠定了云计算技术体系、服务模式和产业生态协同发展的基础,使中国云计算的起步发展与国际处于同一起跑线。

自2017年起,12306平台与王坚所在企业开始合作,之后的表现都非常稳定,几次春运中对于任何流量洪峰都能应对自如,让许多人能够幸福回家,摆脱了之前大众对12306的一些负面印象。

“有一种人,越是做不到的事,对他们越有吸引力。决心和信念是他们最强大的武器,说得客气点,这种人叫怪人,说得不好听,那就是疯子。”王坚曾在央视《朗读者》节目中分享说。

下属看到他就想绕道走

在很多人眼中,王坚更像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布道者。王坚说:“随着中国科技创新从全面跟跑发达国家,到部分并跑甚至领跑,在一些领域,我们开始进入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的无人区。”

在企业内部,有人评价王坚在工作上的要求“贪得无厌”,下属看到他就想绕道走。被他看见,又是一堆任务压过来。王坚承认自己“狠”,坦言成绩是工程师用命填出来的。

当前,王坚的研究旨趣,是带着企业朝着更为宏大的策略“城市大脑”迈进,改变城市运作方式,实现城市智能化升级。

“假定这个城市的规模不变,老百姓的需求不变,我觉得有了计算,又有城市大脑,我们可能只要今天1/10的水、1/10的电、1/10的土地就足以支撑它的发展。这意味着什么?我们就可以拿多出来的90%的资源,来想想怎么创新。那么,这个城市才会真正变成绿色的、可持续的。”

在王坚看来,人类最伟大的作品是城市,但也带来了“城市病”。“城市大脑”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让城市的数据流动起来,产生价值。 (参考:“新青年”微信公号《穿格子衫的王坚院士》)(记者李坤晟、张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