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信托行业管理资产规模为3.04万亿元,2017年达26.25万亿元。随着资管新规的颁布,信托业也在经历着金融去杠杆、防止金融乱象的整治,行业泡沫在挤出。截至今年三季度,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21.99万亿元,行业正在谋求告别简单粗放的发展模式,迎接稳健高质量发展时代的到来。
“信托业的结构正持续优化。2017年信托业主动管理业务占比是30%,经过近三年的调整,现在主动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到了47%。也就是说,从2017年-2019年,两年时间主动规模占比提高了17个百分点,这是很大的进步。”光大信托董事长闫桂军在日前举行的“2019中国金融年度论坛暨金融市场峰会”上表示。
闫桂军称,信托业当前发展还面临较大的压力和挑战,差异化、个性化、定制化的金融服务体系是提倡的,而非标资产应该给予鼓励和提倡。
基金化房地产、财富管理的能力显著提升
当前,信托业进入行业规范期,一方面治理整顿乱象,通道业务大幅收缩,今年三季度信托规模数据比峰值时下降了4万亿。另一方面,信托业坚持国家产业政策和导向,推动资金池业务的收缩,呈现总量收缩、结构优化、管理规范之势。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提房住不炒。会议要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闫桂军称,过去在房地产行业主要以贷款为主,不断加杠杆,助推了房地产行业的金融风险。现在信托业在推行基金化业务,“基金化房地产业务有三个非常好的转变:贷款向融资转变,结构化融资向多层、平层转变,以及短期计划向长期转变。信托机构自身发展模式的转变有利于房地产金融的风险释放和平稳发展”。
信托机构另外一个显著变化是财富管理的能力显著提升。闫桂军称,2018年末,全行业财富中心数量达到362个,同比增长77%;另外,信托资金来源也日益广泛,2017年之前信托机构主要资金来源是金融机构或者银信业务主体,而现在大力拓展了个人高级客户、家庭信托、非金融机构的客户投资,上述占比“三分天下”。
此外,闫桂军表示,像家族信托、慈善公益信托、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等业务在过去传统信托中没有涉及,但近年来,这些业务都开展得起来。
法律环境、监管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资管新规政策实施后,信托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增强,2018年信托业投向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总数是90万家,截至目前,大概突破100万家。这是服务实体经济、回归信托本源、资金脱虚向的体现。”闫桂军称。
不过,就信托整体行业来看,一些具体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例如,由于《信托法》制定得较早,现在从信托业务发展来看,匹配度已经比较低了,主要是信托分类问题、信托活动边界问题、登记转让问题、信托人职责标准化问题等都需改进。
其次,闫桂军表示,监管模式与信托业务也需要匹配。目前监管机构对信托业还是延续着类银行的监管模式,有些地方不符合信托行业的资管特性。资管新规核心理念是公募基金的管理模式,比如说净值化问题、合格投资者问题、信息披露的问题,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闫桂军认为,信托是私募金融,是结构性金融。同时,他认为信托机构资本补充渠道目前非常狭窄,从监管政策来看一直没有放开,这也束缚了信托机构抗风险能力的增强。
闫桂军表示,整个信托行业是创新金融非常重要的载体,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在这方面,行业缺乏制度设计层面的融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