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幸福村”里幸福多

时间:2019-12-10 12:11:08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乌鲁木齐12月10日电  题:“幸福村”里幸福多

新华社记者熊聪茹、赵戈

东天山脚下,新疆哈密一个只有“3岁”的村庄有好多个名字:扶贫搬迁村、东郊开发区……但当地人却喜欢叫她“幸福村”。

3年前,幸福村近500户村民陆续从周边5个乡的17个村搬迁而来,其中大多来自大山深处,那里“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农牧民生活极度贫困。在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支持下,他们会聚到此组成新村。

这个寒冬,新村的居民因温暖而幸福。家家户户安装的地热式电采暖可按需要设置温度,和烧煤相比又暖和又干净。71岁的齐玛汗大妈说,原来冬天家里要支3个炉子,又累又脏,现在“指头轻轻一按就解决了”,儿孙外出打工也不用担心她。

新村的现代化基础设施远不止电采暖这一项,村民还记得刚搬来时的惊讶:黄墙红顶崭新的安居房、宽敞整洁的健身广场,还有画着海洋世界彩绘的幼儿园小学及设施齐全的养老日托站,和过去住土坯房、没水没电没路的生活有天壤之别。

有家还得有业,幸福村的村民因新工作新收入而幸福。哈密市伊州区东郊开发区管委会党委书记杨艳娟介绍,针对搬迁户不同情况和个人意愿,村里采取“精准化”就业措施,想务农的农牧民可到东郊农场万亩果园管理已挂果的红枣和葡萄,由龙头企业负责技术指导和果品销售;年轻人可去附近的工业园区就业,由农牧民变成产业工人;想外出打工的,推荐到十几公里远的市区餐饮或加工企业。还有的村民想继续养牛养羊,在哈密市政府和对口援疆的河南省支持下,幸福村辖区内正在建设奶牛养殖棚圈,并引入乳业公司帮助村民提高养殖技术、解决销售的后顾之忧。

和过去生活相比,浓浓的满足感是村民幸福的源泉。从天山乡榆树沟搬迁来的牧民努尔敦·阿克索帕说,大山里除了放羊方便,什么都不方便,住土坯房,喝山下河坝水,夏天发洪水三四天也喝不上水,病了没法及时看,孩子上学难,放牧一年收入七八千元就是全家的依靠。有人眼中的“诗和远方”,于牧民而言,却是艰难心酸的回忆。

感觉到被关爱是幸福村村民的另一种幸福。有村民算过细账,自打搬来后,草场补贴、退耕还林、庭院经济、医疗保障等补贴加起来每户有1万多元。

全村494户、1600余人包括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汉族,采取嵌入式居住结构,村民不分民族一起过古尔邦节、开斋节、春节,邻里间互相帮忙。

3年来,起初觉得新村“规矩”多的村民逐渐适应,不愿工作只想拿补贴的“懒汉”越来越少,脱贫主动性逐渐增强。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扶贫办介绍,今年入冬前,新疆40146户、16.94万农牧民按易地扶贫搬迁计划,从高原深山和沙漠腹地迁入新村,新疆“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越来越多的“幸福村”正出现在新疆广阔的大地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