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舌尖上的院士·“辣椒院士”邹学校:科学家的“椒傲”

时间:2019-12-10 18:11:20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长沙12月10日电(记者周勉 袁汝婷)对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的采访,约了差不多两个月。他特别忙,几乎每周都出差。去年,邹学校从湖南农科院院长调任湖南农业大学校长,组织部门找他谈话时特意告诉他:在新的岗位上,还是以科研为主。

老百姓“菜篮子”里装的菜丰不丰富、合不合口味,是他最在意的事儿。邹学校牵头的“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已经持续了几年,除了辣椒外,餐桌上最常见的葱姜蒜、莲藕、茭白等蔬菜,都在研究范围内。

“我们希望能制定出高产绿色、防病抗灾又适合机械化操作的标准体系,让老百姓吃上更便宜和安全的蔬菜。”邹学校说,这段时间,他领衔的全国31个专家团队正在26个实验站开展技术推广和培训。

湖南人嗜辣,说邹学校是湖南人的“椒傲”,一点不为过——目前全国数百个辣椒品种中,邹学校和他的团队培育的,就占了约十分之一。

1986年研究生毕业后,邹学校和同事们就培育了以“湘研3号”“湘研5号”为代表的第一代新品种,形成“试种无不成功、推广无不致富”之势。后来,以“湘研10号”为代表的第二代品种,上市后,种子经销商们常常卖断货。

如今,邹学校和他的“辣椒团队”已经开发到了以“博辣红牛”为主的第六代。在继续为农民增收的同时,这一代品种已将重点放到了适宜机械化收获上,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种植成本。

这些年来,“吃辣”在全国很多地方越来越流行,在一些过去不太吃辣的地区,人们也有了尝辣的勇气,这其中就有邹学校的功劳——“湘研1号”“福湘系列”“兴蔬系列”等辣度适中的品种,就是为了“照顾全国人民的口味”,通过系统研究辣椒与甜椒变种间杂种优势,培育出的微辣型辣椒。

粗略统计,邹学校团队育成的辣椒品种国内累计推广面积6000多万亩,高峰时期约占主产区面积的50%,还在东南亚、非洲、中美洲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约1000万亩。此外,他们还建成了我国最大的辣椒种质资源库,收集和保存国内外辣椒种质资源3000多份。

让邹学校最难忘的,是20多年前的湘西泸溪之行,那不仅是一次单纯的科研经历,更因让老百姓致富,而成为他最有成就感的经历。泸溪是邹学校曾对口扶贫多年的偏远小县,这里不仅种植辣椒历史悠久,还因为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优势,孕育了种类多样、个性不一的特色辣椒。

但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椒农们,曾经却无法依靠辣椒摆脱贫困。

1996年,邹学校第一次来到泸溪时,就感慨:“这里简直是辣椒的‘天堂’。”从那之后,20多年里,他和团队在泸溪相继推广了“兴蔬301”“博辣红丽”“博辣红牛”等辣椒品种10余种。一开始,村民都不太信任这个寡言少语的辣椒专家,不少农民根本不相信自己种植的辣椒产量能翻两三倍。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邹学校发起了示范种植项目。当地农民李建成用土地入股参与种植。当年,这个目标就轻轻松松实现了——产量从亩产1000公斤增长到3000公斤。

“辣椒院士”邹学校始终对农民怀有朴素的情感。在手机刚刚普及、接电话还要收费的年代,他每个月电话费高达3000元,绝大部分电话费,都花在了给农民答疑解惑。

记者问他,现在还会把号码告诉椒农吗?“怎么不告诉呢?我的电话他们随便打。”邹学校说,“不过,因为这些年我们团队越来越成熟、分工越来越细,许多实际生产中的问题都由团队成员解决掉了。”

蔬菜是受市场行情波动影响极大的产业,许多农民辛苦一年,最终有可能血本无归,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天灾造成的损失,我们不能都让菜农承担。”邹学校说,团队里很早就有专人在研究蔬菜产业经济学,他希望这方面的研究有一天能应用到实践中,为各地布局蔬菜产业提供参考。

“相比丰收,我更在意农民有没有增收。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老百姓的味蕾才能尝到更多味道,才能从‘有啥吃啥’,变成‘吃啥有啥’。”邹学校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