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明年1月1日实施
本市街道赋权清单将在2020年出台
明年1月1日,《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正式开始施行。有了这份地方性法规,街道 “有职无权”的尴尬、基层执法“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难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无奈都将得到有力改善。全市152个街道办事处具体该做什么、“接诉即办”如何更好开展、老百姓将享受到什么实惠,《条例》里都予以明确。街道赋权清单目前正在制定,将在2020年出台,进一步明确街道权责。
明确职责:
街道工作再也不像无头苍蝇了
本次《条例》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明确了街道办事处工作的七项职权和七项职责。尤其是明确了本市建立街道办事处职责清单制度,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街道办事处具体职责。街道办事处职责清单由市人民政府向社会公布。区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本区实际细化职责清单。未经市、区人民政府批准,街道办事处不承担市、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下达的其他职责。
对此,朝阳区望京街道工委书记胡建东十分欣慰:“以前街道就是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总是疲于应付上级的各种命令,工作毫无章法。有了职责清单之后,我们该干什么、怎么干,都会清清楚楚,再也不像无头苍蝇那样乱撞了。同时《条例》还规定了街道开展工作的一些方法和手段,特别是在党建引领吹哨报到工作机制上,条例也予以了明确,下一步我们开展工作会更加有依据。”
据悉,街道赋权清单目前正在制定,将在明年出台,进一步明确街道权责。中央党校教授杨伟东进一步解释,北京也正在探索街道办事处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方式。“街道既要有相应责任担当,又要避免使其超负荷运行。此次,《条例》为街道定位三大功能——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理,能做什么、怎么运行,一目了然。”
基层赋权:
街道开展工作的底气更足了
给街道赋权是《条例》的重要之义。街道工作千头万绪,往往处理一个问题会涉及多个部门,而以前各部门之间扯皮、推诿的现象难免会出现,街道总是很无奈。而本次《条例》中明确了街道办事处的六个职权,其中明确,街道可统一领导、指挥调度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派出机构,对其工作考核和人事任免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涉及多个部门协同解决的综合性事项进行统筹协调和考核督办。
看到这里,胡建东一下子底气十足。“以前要是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街道只能告知有关部门,人家参不参与街道无权要求。而现在,《条例》赋予街道考核政府职能部门的权限,相关职能部门参与不参与、参与的深度广度怎么样,街道都有话语权。我吹哨了,职能部门来没来,来了之后是不是真正履行职责了,街道都有权评价,这样一来,街道开展工作的底气更足了,部门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了。”
“就拿望京东路违章停车问题来说,这条路因历史遗留问题一直处于未完整交付验收的状态,目前已经具备行车功能,但路两侧被大量僵尸车和私家车违停占用,成了一个大停车场。以前,街道只能通过综治部门去贴条来强制管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交通乱象。新条例实施之后,我们将从单一的街道执法向综合性执法转变,通过调度有关部门的下沉力量,包括交管部门、交通执法部门、市政部门等等,整合成统一的综合执法队伍去解决。上个月我们还吹了一次哨,解决了执法编号和管辖权限的问题,预计明年这里的违章停车乱象将有望得到妥善解决。”
向下服务:
老百姓能享受的服务更贴心了
街道办事处处于最基层,直接与老百姓面对面,组织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工作是其中的一项重要职责,《条例》专门用第三章来强调:街道办事处应当推动为民办事常态化、制度化,满足人民群众生活的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公正性、安全性需求。
可以说,街道未来将把更多的精力倾注于为民服务。在朝阳区望京街道花家地南里社区,就有一个非常温馨的“花样花南邻空间”,围绕老百姓各类针头线脑的需求,引入社会资本将地下人防空间建设成了社区居民共享空间。这个600平方米的范围内,布局了书画活动室、课后四点半课堂、快递分拨中心、多媒体教室、书吧、儿童乐园、党员活动室,为老百姓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便民服务。
尤其是其中的社区服务中心,提供了500余件老百姓常用的工具,锤子、锯子、梯子、钳子、打气筒、千斤顶、电子脉冲理疗仪……品类十分齐全,居民只要登记一下就能免费借走。在整个望京街道,类似的邻空间建设了3个。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指出,《条例》处处体现“以人民为中心”。按照《条例》发展,未来北京市将建成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服务的全覆盖。“《条例》出台从条块结合上,对街道和社区衔接开展公共服务提出了创造性的理念,真正让各部门的公共服务政策落地生根。《条例》全文每一条其实都在说如何更好地为民办事,既明确了街道办事处为居民服务的方式、需接受承担的业务等,也对为民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文并摄/记者 蒋若静)
专家观点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胡颖廉:
赋权街道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
在传统行政格局中,部门拥有大量权力和资源。其前提假定是上级掌握着更充分信息和更专业知识,这在特定发展阶段具有一定合理性。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多样性和基层治理的复杂性决定了权力必须具有内生性和本地化特征,从而有效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基层干部群众素质的结构性提升和新技术的运用,也为放权赋权提供了前提条件。一般而言,最能体会基层“痛点”的是群众,从现实问题到决策执行的路径越简约,越有利于高效回应诉求。
基于此,北京市探索出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和“接诉即办”的服务群众相应机制,实现重心下移和关口前移,并用《条例》将创新成果固定下来。通过区级职能部门的规划、决策、执法、考评、协调等权力“全链条式”下放给街道,强化街道的统筹管理权。这是一种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用上级部门权力的消减,赢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彰显。赋权街道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孙柏瑛:
基层治理中心目标在于回应居民诉求
以基层公共事务治理为载体,街道动员、聚集多元主体力量共同治理。基层治理中心目标在于回应居民诉求,解决一线问题,提供有效服务。以公共事务为纽带,集聚利益相关人和社区力量,形成合力,是基层多元共治的重要途径,也是街道发挥整合资源能力的重要场域。
《条例》说明了当下普遍关注的社区公共事务,从居民缔结的共同规则,到公共安全、养老助残、环境治理、文体活动,再到化解矛盾纠纷、和谐邻里等,就此,文件规定了街道在组织社区事务中的责任,提出了以机制创新促进基层多元共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