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9月16日电(记者李惊亚)早上8点钟不到,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子营街道上里社区“乌杨田园”的水产门市前便人声鼎沸,工作人员忙着给小龙虾过秤、分拣、装筐,皮卡车一辆接着一辆,将小龙虾运往余庆县城及遵义、瓮安、石阡等周边县市的超市及饭店。
“按25元一斤的价格,我们平均每天要卖1200斤到1500斤小龙虾。”余庆县兴民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部门经理王冰冰说,这里山清水秀,非常适合水产养殖,产出的小龙虾品相好,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
作为余庆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配套建设项目,2018年7月,余庆县引入兴民公司,在这里打造了“乌杨田园”产业园,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建设水生蔬菜基地1100余亩,打造集荷花种植、鱼虾泥鳅等养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体,实现生态观光、生态养殖、循环养殖。
王冰冰说,产业园采取“虾荷共养”模式,即在小龙虾生长过程中,荷田不用化肥、农药,实现了“一地两用、一水两养、虾荷双赢”。
朵朵荷花香气四溢,麻辣小龙虾令人垂涎欲滴,“乌杨田园”成为附近市民观荷、赏荷“网红地”,也带火了余庆县的“避暑经济”。今年7月底,余庆县首届“音乐文化周·龙虾美食节”在“乌杨田园”登场,赏荷、品尝小龙虾,观看古筝、太极、瑜伽、T台秀、汉服秀表演,三天时间里吸引了数万名游客流连忘返。
“虾荷共养”不仅把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走出一条极具特色的绿色高效发展道路,还为附近搬迁群众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把“金钥匙”。
40岁的杨恩权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只有小学文化,长期在家务农,年收入只有几千元。从松烟镇新台村搬迁到县城的安置点后,经人介绍在“乌杨田园”养小龙虾,每天任务是放水、喂苗、防病杀菌,年收入3万多元。
“工作不算累,收入也可以,比以前务农好。”杨恩权说,“住在城市里,以后娃娃读书方便。”
63岁的小腮镇搬迁户马昌明告诉记者,像他这个年纪,去外面打工很难找到工作,待在家里又闲不下来。现在他每天来这里捞浮萍、除水草,工作自由又有收入。
当地干部告诉记者,产业园的用工量比较大,有些品种一年四季都需要人管护,这样能够让搬迁户在城市落脚,有事做。目前,产业园一年可容纳1000多人务工,用工高峰期一天就需要400多人。
“莲子可以入药,荷叶可以做茶,藕带可以做菜,整体可以观赏。荷花浑身都是宝,市场前景非常好,我们准备进一步扩大规模。”王冰冰说,目前,公司准备在“乌杨田园”打造垂钓馆、鱼虾馆,统一进行绿化、亮化,使其真正成为“四季有花看,四季有鱼虾吃”的乡村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