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城市,如何给“最柔软人群”更好照护

时间:2019-09-19 09:11:20 | 来源:解放日报

这几天,静安区慧思顿高瞻幼儿园园长于敏惠很忙碌——开学已是第三周,咨询进托班的电话比5月份招生时还多。原来,这个才开设不到一年的托班以其高质量,令家长们口耳相传,更多有需求的家庭慕名而来。住在附近的王思伟说,家里老人照顾不便,孩子放在这里,安心不少。

3岁以下婴幼儿,“最柔软的人群”,家庭照护为佳。然而,和全世界许多地方一样,上海的近60万0—3岁宝宝的家庭中,也有部分确有困难的家庭,需要社会提供多样的托育支撑。

在需求多样、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破解托育难题?近年来,上海在实践中探索答案。

应对多元需求,社会多方参与

“小朋友们互相拥抱一下,中午吃饭,下午睡觉……”一早,伴随着音乐节拍,托班孩子们跟着老师跳起律动操。周二,普陀区真如翠英幼儿园托班的20名小朋友在律动操的蹦蹦跳跳中,逐渐停止了哭闹,在互相拥抱中体验交往。

这家幼儿园位于普陀区真如西村社区内。园长金叶说,从去年起,作为市政府实事工程,幼儿园对外增设一个招收20名幼儿的托班,配备一名有着35年教龄的资深幼教和一名90后年轻幼教,外加一名高级保育员。小宝宝们可以和中、大班孩子一起户外活动,有了小哥哥小姐姐做榜样,弟弟妹妹成长得更快。

这样的“托幼一体化”,是本市缓解托育服务供需矛盾的路径之一。

去年,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深入开展大调研,多部门联合制定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1+2”文件(即《关于促进和加强本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并推出《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从业人员与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施。

在浦东、徐汇、静安、黄浦和闵行5个区先行试点、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目前全市各区全面受理相关托育机构申办。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新设143家合法登记备案的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机构。

本市还鼓励有条件的区新建配套幼儿园时落实托班建设要求;通过改建、扩建幼儿园,增加托班资源供给;鼓励民办幼儿园开设托班;支持公益性托儿所扩大服务对象覆盖面,缓解入托供需矛盾。

与此同时,上海鼓励企业、园区、事业单位参与兴办福利性托育机构,让更多幼儿能享有普惠性的托育服务。目前,全市由企业单位举办的非营利性托育机构有浦东新区大飞机金科托育园、徐汇区大飞机云锦托育园2家。

与增量同步,管理更精细化

数据显示,新学年在全市11个区新开办的34所幼儿园中,22所开设了托班。市政府实事项目新增54个托育点,计划新增80个托班,其中11个园所和机构的27个托班已开班。

目前,全市提供经过规范程序申办的各种托育服务的机构大约有500多家,其中包括公、民办幼儿园托班、托儿所、早教中心、社会托育机构以及实事工程项目等。

市教委托幼工作处负责人颜慧芬说:“托育的需求非常多元,一方面要推进市场多方参与;另一方面,幼儿园也要不断挖潜,在满足3—6岁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需求的基础上,更好地解决确有困难家庭的托育问题。”

托育做增量的同时,精细化管理也在层层深入。

本周一,嘉定区托育服务指导中心主任朱玉英刚去南翔抽检两家社会托育机构的办学情况。“我们有12个专管员,负责所在街镇托育机构的日常监管,线上视频监管网络也已启动,”朱玉英说。如今,全区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对相关托育机构跟踪式的健康管理服务,传染病防治、日常保健都是重要指导内容,为孩子再添一道健康屏障。

让她特别高兴的是,托育机构自我提升主动性不断提升。今年5月,中心制作的两本指导手册下发后,抽检中成绩优良的机构不断增加。

位于市区的慧思顿高瞻幼儿园活动室设施中,即使是一个孩子的攀爬架,也有不少细节考量。“中班大班孩子,围栏设计更注重孩子隐私,让他们在上面可以有些‘小秘密’;托班孩子的攀爬架,既能满足大肢体动作需求,高度也能和老师平视交流,”园长于敏惠说。在区教育局的支持下,美国高瞻学前教育总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专家们,不断为这所公办幼儿园提供建议和指导。

解决托育问题,全社会都需努力

记者采访中,不经意听到三个“遗憾”。

一位教育领域的研究者惋惜:三年前,她所在的大学里,已开始考虑在校区里划出一块地,招人办托育点,解决“妈妈员工”的后顾之忧。谁知,随着人事变动,后来不了了之。

一位社会托育机构负责人最近很为难。原来区托育管理机构的要求是:对0—3岁孩子以养为主,可家长们不依,强烈要求增开外语启蒙课。就这样,他成了“三夹板”。

一位白领妈妈正懊恼。当初报托班,盲目追求“高大上”,选了离家几十公里的机构,两岁半的娃娃,每天开车接送要两小时。邻里间交流,好像教的水平跟家门口的托班差不多。

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系系主任张明红教授所言,“解决托育问题,不仅仅是教育一家的事儿。”在她看来,社会保障体系、育儿理念传播、托育人才培养等,都是需要深入研究、整体考量的重要影响因子。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学前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黄娟娟说,0—3岁是幼儿依恋形成的关键期,大多数还是以家庭养育为主。她建议,可以延长母亲带薪休假的时间,让妈妈能有更多时间自己照护婴幼儿。

也有专家指出,完善“家庭为主、多方参与”的托育服务体系,让更多幼儿享受“幼有所育”,除了托育科学布点之外,面向全社会的教育理念传递不可或缺。需要让更多家庭知道,这个年龄段,是孩子功能性发展的窗口期、亲子关系的基础期,家庭照护更为重要。

据悉,本市每年为适龄幼儿家庭提供至少6次免费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倡导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科学育儿。家长可以免费登录“育儿周周看”APP,获得各类免费育儿指导。(记者 彭德倩 许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