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彭博社报道,奥迪计划将在2025年前德国员工裁剪15%左右,并精简在德国的两家主要工厂,以通过节约60亿欧元的运营成本来顺利向电动化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3月,奥迪就曾通过裁员和压缩成本等举措来助力其电动化转型,而奥迪为首的大型车企选择审时度势也是在意料之中的,显而易见,在如今车市寒冬之下,车企的日子并不顺遂,高额的人工成本或将为其转型新时代的趋势方向加以阻碍,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电动化进程必然是一个良性机遇点。
事实上,回顾近况,可以发现奥迪的经营状况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市场挑战。
从关键数据上来看,由于销量下滑以及聚焦于自动驾驶及车型电动化领域方面的成本投入的提高,2018财年奥迪品牌销售收入为592.48亿欧元,较去年同期(597.89亿欧元)有所下滑;扣除特殊项目支出前的营业利润为47.05亿欧元,较去年同期(50.58亿欧元)下降6.97%;且2018财年其营业回报率为7.9%,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18年奥迪品牌全球交付辆为181.25万辆,同比下降3.5%,基本而言,奥迪并没有达到此前的盈利预期目标。
而来看最新财报,2019年前三季度奥迪实现营收413亿欧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6.8%;但营业利润为32.39亿欧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2.8%,且今年前三季度其经营销售利润率为7.8%,税前利润为36.68亿欧元,净现金流为32.71%,较去年同期都有所增长。但需要注意的是,就目前来看,奥迪的销量增长不容乐观,2019年前10个月全球销量151万辆,同比下降1.2%,可以看出,虽然基于整体大环境的影响,奥迪的销量的不如意可以说在合理区间,但在整体发展上来说还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而究及其冒出回春苗头的原因,主要还是基于它切准了目前市场上的几个趋势,进而把握住了一定的机会,为自身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信号,显然,电动化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革新点。
众所周知,2018年我国汽车市场的销量结束了28年来的正增长,增速遭遇放缓瓶颈,甚至不断走下坡路,而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车市已到增长天花板,进而开始转向存量市场发展,而在新时代下,细分领域中的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已然不是什么新鲜事。
图片来源于:Wind 图片来源于:Wind
从市场行情来看,2019年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万辆和7.5万辆,同比分别下滑35.4%和45.6%;且今年前10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98.3万辆和94.7万辆,增速分别回落至11.7%和10.2%,显然,由于补贴退坡所带来的冲击较大,新能源产业链还处于一个动荡调整时期,但不得不说这一市场的蓝海潜质还是存有的,再加上相关排放政策日趋严格,这也就是为什么奥迪对电动化不断看好加以投资的原因。
与此同时,在宣布削减人力成本的同时,奥迪或将创造2000个新的工作岗位,以提升其在电动化转型上的优势,且计划到2023年底,它将投入约140亿欧元用于电动出行、数字化和高级别自动驾驶领域,且计划在2025年推出30余款电动化车型,其中纯电动车型20款(预计届时电动化车型销量或将占到其全球总销量的40%左右)。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举措,目前奥迪正在与比亚迪进行谈判,意在使其成为自己的电池供应商之一,以用于基于奥迪和保时捷共同开发的PPE(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平台打造的高端车型,且奥迪或将入股比亚迪电池业务部门,又或是共同成立合资公司。而目前奥迪的纯电动车产品是与宁德时代合作的,那么这一谈判举措或将也是为了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性风险,毕竟手握较为先进的电池技术将对这类大型车企的发展更为有利,可以进一步提升其竞争优势,预计2021年在中国市场奥迪或将推出9款新能源车型,其中一半以上是纯电动车型。
另外,豪车这一细分市场的潜力也值得关注,毕竟随着以低端产品为首的车型陷入增长困境,在消费升级之下,随着人们对汽车的需求越发显出多元化之势,中高端产品开始遇到自身的发力点,在需求的刺激之下发展较好。
从市场行情来看,2017年我国豪华车市场销量达到261万台,同比增长17%,2018年我国豪华车市场销量达到282万台,同比增长8%,但在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之下,增速有所放缓,但在这一品类在我国的渗透率依旧存有较为广阔的进步空间。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系列的产品也或将在新车型全部投放完毕之后进入景气周期底部,相关销量或出现明显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对加码豪车市场的以奔驰、宝马、奥迪为首企业带来一定的冲击。
结语:
基于上述,可以看出,奥迪之所以采取裁员降本的举措是为了助推自身尽快走上电动化进程的举措,毕竟这一方向整体而言具有较为明显的利好前景,但目前而言,奥迪布局这一转型实际上起步较晚,如何在保证业绩波动在合理区间中稳步转型,如何继续切准目标市场来迎合市场的需求对于包括奥迪在内的车企依旧是经营难题,因此,以奥迪为首的车企应不断优化产品矩阵,针对不同的市场趋势来调整产销计划和车型布局,且继续加强与优势企业的有效联动合作,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价值。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目前电动化进程受相关技术还在探索期的影响而发展有限,且相关政策对新能源等市场的降温也值得关注,再加上车市大环境还未回温,对此,市场投资者应对这一趋势保持审慎乐观的态度,且对代表龙头企业的动作加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