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一纸扶贫情 满篇暖心事

时间:2019-09-17 12:11:03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西安9月17日电 题:一纸扶贫情 满篇暖心事

新华社记者张斌

51岁的王建春高度近视,眼镜片厚如啤酒瓶的底,笑起来眯成一条缝的眼睛躲在镜片后,看起来温和、亲切。

王建春有个习惯,走村串户总爱提个蓝布袋,里面装着满满的书,见着老乡就发。书里的一篇篇文章,是他当扶贫干部后利用无数个夜晚写作而成的,几年下来已经写下10万余字,整理了五大本。书里有他的扶贫工作感悟,主角则多是当地的脱贫户和扶贫干部,故事就发生在陕西省平利县的村村寨寨。

平利县地处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王建春是县里的文联主席,从未在镇村工作过。2014年,他被派到距离县城最远的正阳镇张家坝村驻村帮扶。山路难走,他又近视,赴任路上摔过好几个大跤。

比山路更难走的是通往老乡心里的那条路。

“起先,到农户家摸底,问过叫什么名字、家里几口人、吃了没有,就不知道再说什么了。”王建春笑道,“而且老问‘吃了吗’,老乡会琢磨‘你是要送我救济粮呀,还是想蹭饭?’”

尴尬的不止这些。第一次下村,他就被老乡当成骗子拒之门外。原来,前阵子来了个外地人,说是扶贫的,假借镇上分房的名义,骗了这家人5000元。后来,多亏有位村民认出王建春,初见的尴尬才勉强化解。

晚上,回到住处,王建春写道:“之所以让老乡觉得是骗子,还是因为自己和骗子‘撞衫’又‘撞脸’——穿着讲究的皮鞋,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指手画脚,咋看都不像个扶贫干部,倒是像在装腔作势。”

“‘装’即伪、假、骗,好干部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在真抓真帮真干中得到群众认可的。”王建春在一篇名为《下村莫“装”》的文章里写下自己的感悟。

除了反思工作,王建春笔下更多的是一个个脱贫故事,这些故事不长,更像是他给每位脱贫户写下的人物小传。

张坝村一个叫赵吉学的脱贫户,老伴害病,儿子打工也赚不来钱,因为自卑,老赵一见外人,“双手就在外衣口袋不停地上下搓”,不知当握不当握,“双腿也紧张得发抖”。在镇村的帮扶下,老赵养猪、种魔芋、建茶园,慢慢地收入提高了,人也变得自信了。如今,遇到记者来采访,老赵“会很自然地伸出双手去握”,有时候还会开几句玩笑。

这些细致而生动的描写,都基于王建春对村里贫困户的长期观察。

在名为《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散文里,王建春记下了干部们帮孤寡老人张光德“找快乐”的故事。在七年时间里,张光德的四位亲人先后离世,曾经乐观开朗的她有了轻生的念头。为了帮她找回生活的勇气,帮扶干部们把张家当成自己家,与老人一起吃住,还给老人买来手机、话筒。看着家里又热闹起来,张光德老人脸上又有了笑容,如今每到下午,她会邀来同村人,拿起话筒,一首接一首地唱歌。

《深山结远亲》《“草甸老帅哥”》《山村鞭炮声》……当王建春把脱贫故事集拿给村民看时,他们看到自己的名字印在白纸上,都很激动。

在平利县广佛镇柳林子村,被评为“自强标兵”的聋哑夫妇程良兵和妻子陈梅拿着王建春送来的书,不停地竖大拇指。

“看到谁家搬进新房,谁家添了猪崽儿,我都喜欢上前去问问,心里同他们一样高兴,就想把这些都记录下来。”王建春说,“我写的都是村里人、身边事,倘若有老乡、孩子因为读了这些故事而受到激励,那我就算没有白写。”

王建春说:“如果有人问起我们平利靠什么脱贫,我会拿出这些书来给他看,这里有老乡们的艰苦奋斗,有干部们的无私奉献,有我们秦巴山人的精气神。”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