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心的科研人员创新了绿肥轻简化制种技术。图为一只蜜蜂在绿肥新品系“鲁兰1号”上采蜜。受访者供图
通体白色,晶莹剔透的粉丝,经过烹饪加工,口感爽滑又劲道;外表呈琥珀色的蜂蜜,尝起来有香草味,却甜而不腻……若要追问这些为百姓钟爱的食物源于何处,答案是绿肥,即用绿色植物体制成的肥料。将绿肥变成食品,这是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心“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利用团队(以下简称综合利用团队)正在干的事情,也是近日举办的国家绿肥加工研讨会聚焦的中心议题。
田菁、二月兰、苕子、箭筈豌豆、紫云英等作物翻压到土壤中成为肥料,这些植物便是绿肥作物,其绿色植物体称之为绿肥。以绿肥为中心,研究团队研制轻简化制种技术,将绿肥深加工成粉丝、食用油和蜜源植物,乃至青贮饲料或草颗粒,在此过程中,拿下了6项发明专利和4项省级、行业和院级科技奖励。
传统难题:25个步骤制造粉丝
传统的制造粉丝工艺“酸浆法”是中国粉丝加工企业获得淀粉的常用方法,酸浆是豆浆自然发酵形成的含有大量微生物、有机酸的液体,将其加入新磨好的豆浆中可使淀粉与其他物质迅速分离。
具体流程是利用自然微生物发酵,将打浆后溶液中的蛋白、淀粉进行初步分离,然后利用微生物进行长时间的沉降,得到较纯的淀粉,再经搅拌、打糊、漏粉、熟化、冷却、干燥等进行深加工得到粉丝。
山东省农科院的专家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传统方法的优势是最大程度保存了淀粉颗粒的完整性,并保留了淀粉的营养价值,加工的粉丝口感较好。劣势是生产周期较长,用水量大,受季节影响也较大,经验依赖性强。以绿豆粉丝为例,从绿豆到成品粉丝,传统粉丝生产工艺要经过近25个步骤才能完成,这一链条本身就是耗水、耗时的过程。
针对上述弊端,综合利用团队在研究中有了新的发现,那就是“箭筈豌豆适合做粉丝”。
小试牛刀:箭筈豌豆身价倍增
通过对国内外123份箭筈豌豆种质资源淀粉特性检测,综合利用团队发现,箭筈豌豆种子中的抗性淀粉含量显著高于豌豆淀粉、绿豆淀粉、甘薯淀粉等。这就意味着,箭筈豌豆淀粉的韧性好,适合加工粉丝、粉条、凉粉等淀粉制品。同时,由于抗性淀粉含量高,箭筈豌豆粉丝的耐消化性强,血糖指数也低于普通淀粉粉丝。
但箭筈豌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与淀粉较难分离,制得的淀粉纯度较低。经过数十次实验,综合利用团队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法,即对现有的制作工艺进行改进,通过加入微生物来进行辅助调节酸度,使种皮、蛋白和淀粉分离彻底,提高分离淀粉的纯度。
山东省农科院专家表示,在传统制粉的“浸泡”环节加入果胶酶、纤维素酶菌,在“沉淀”环节加入适用于箭筈豌豆淀粉絮凝的乳酸菌、枯草芽孢菌,而乳酸菌、枯草芽孢菌是科研人员专门针对箭筈豌豆淀粉特征设计,有利于淀粉颗粒的完整性,有利于淀粉的絮凝以及淀粉与蛋白的分离。
将不起眼的箭筈豌豆加工成粉丝,将升值多少?综合利用团队岗位科学家张晓冬向记者算了一笔账,“1000千克箭筈豌豆种子可加工300千克粉丝、160千克蛋白粉,粉丝60元/千克、蛋白粉600元/千克,产值为10.2万元。而1000千克箭筈豌豆种子只需6000元。”这就意味着将箭筈豌豆加工成粉丝、蛋白粉,价值将提升17倍。
破解痛点:向产业前端拓展延伸
向产业前端延伸,综合利用团队正在进行积极拓展。
记者了解到,在开展绿肥综合利用和加工研究的同时,综合利用团队也在默默从事绿肥育种工作,目前成功选育3个绿肥品种,以及5个绿肥新品系。前者已经过省级品种审定部门审定;后者则已经达到了参加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条件,待审定、可推广的高代育种材料。
对“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们来说,实现上述成绩并不容易。张晓冬向记者表示,一个绿肥品种选育成功,要经过亲本选择、提纯复壮、多源杂交、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等步骤,一般需要8—10年的时间。
在研发过程中,综合利用团队面临的难题不少。最终,他们通过种质资源收集拓宽遗传基础,通过混合选育解决自交不亲和与种子产量低的难题,克服了遗传基础狭窄、种子产量低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当前针对绿肥综合利用和加工的国内外研究几乎是空白。”张晓冬表示,相关研究的挑战性很大,也很有意思,“我的课题组有信心,通过拓展绿肥的综合利用途径,实现绿肥产业增值增效,让绿肥这一传统作物继续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发挥作用。”(记者 王延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