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福建永安:“三色山”变色记

时间:2019-11-15 09:11:05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福州11月15日电  题:福建永安:“三色山”变色记

新华社记者赵文才、秦宏

刚刚结束的竹博会上,福建省永安市吸引了大量海内外客商到当地交易、旅游。前几年当地还贴着产业落后,生态环境差的标签,现在那里的人们幸福感和收获感大幅上升。这背后藏着一段当地的山从黑矿山到绿竹山再到“金色宝山”的“三色山”变色的故事。

地处闽中的永安“九山半水半分田”,采矿、水泥等产业一直是当地支柱产业,纳税大户基本都是矿业企业。由于以前技术落后,政府管理粗放,吐着黑烟的烟囱拉着GDP飞转的同时,当地的生态环境也越变越差。

“原来靠山吃山,把山吃成了黑山、秃山,连空气都是灰黄的。”永安市林业局原副局长黎录松说,作为老工业基地,矿山滥采和矿业产业污染物随意处理等现象屡屡可见。经济发展了,老百姓却生活得很不舒心。

2011年前后,受钢铁水泥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永安的传统工业发展陷入困境,发展优势不再,且背上沉重生态环境欠债。

近年来,面对经济转型和环保的双重压力,当地政府重新审视以往的发展模式,决心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并培育新支柱产业,摆脱对矿产资源的依赖,寻找“靠山吃山”的新路径。

永安有两宝,除了矿产还有竹子。当地热量丰富、降水充足,适宜竹子生长,但“小农经济”下笋干、竹竿、竹篾等传统竹产业发展缓慢。2013年,永安市做出决策,在彻底整治技术落后、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矿企,着力恢复矿山生态环境的同时,加大创新投入培育竹子种植、加工产业,挖掘绿色资源的经济价值。

“竹产业研究院就是那时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成立的,现在已经成为永安吸引专业人才,探索竹产业创新开发的‘发动机’。”永安市竹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刘秀告诉记者,通过创新支撑,他们在当地服务的第一家企业,已从一家做竹菜板的小企业,发展成国内知名的竹家具生产商。

卖竹笋、卖毛竹、卖竹家具、卖竹屋、卖竹工艺品……目前永安满山种满苍翠的绿竹,实现了竹产品变着花样卖,并不断延伸竹子产业链。短短几年,竹产业已经成为永安的一张新名片,“黑山”变“绿山”的毛竹山也成了企业、农民可循环增收的宝库。

“现在毛竹山就是我们的闪着金光的增收新靠山。”竹农管培桂说,他的上百亩竹山去年仅卖笋就赚了10余万元,加上帮当地竹加工企业运输原材料的劳务收入,去年的收入达到了30万元。

“竹加工企业每创造1亿元产值,可带动竹子种植、原材料初加工和物流等方面的经济效益三四亿元。”永安市的竹加工产业中心小陶镇镇党委书记张金铭说,以当地一家生产复合集装箱竹底板的龙头企业为例,年销售额10亿元的企业原材料需求半径达到100公里,除了税收,对当地数个乡镇的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也起到巨大作用。

目前,通过国家竹产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以竹产业为代表的绿色林业经济,已成为永安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去年,当地竹产业产值达到75.5亿元,人均竹业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7%以上,林竹企业税收突破亿元。

恢复了绿水青山的黑矿山又变成新的“金山银山”。当地政府一位负责人表示,永安“三色山”变色的故事,证明政府发展理念的转变,必须紧跟时代要求,紧贴人民需求。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