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小儿咳嗽不要一味止咳

时间:2019-11-19 09:11:04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咳嗽,几乎是每个孩子都会遇到的问题,这时候要不要吃药?吃哪种药才管用?吃多少合适?网上说的各种药安全不安全?有没有副作用?一旦涉及孩子,所有问题都成了大问题。为此,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妇儿科副主任医师赵文利为家长们指点迷津。

咳嗽自有作用 盲目喂药或拖长病程

咳嗽是机体的防御性神经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小儿咳嗽症状加重或是迁延时间较长,常会诱发肺部炎症或支气管炎性哮喘等。咳嗽通常按时间分为三类: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急性咳嗽持续时间不超过三周,亚急性咳嗽为三至八周,慢性咳嗽时间超过八周。儿童偶尔咳嗽属于正常情况。但在有些时候,咳嗽是疾病的一个症状。没有咳出黏液的咳嗽被称为“干咳”,咳出黏液的咳嗽被称为“湿咳”。孩子发生干咳或湿咳时可出现不同的咳嗽声音。某些咳嗽程度为轻度,而有些咳嗽为重度,这种咳嗽可能导致呼吸困难。

很多时候,家长因为心焦给孩子喂了止咳药,会看到孩子的咳嗽明显被镇住了,因为很多止咳药都含有镇咳的作用,抑制了身体的咳嗽反射,使身体无法启动咳嗽或者是进行无效咳嗽。这时,不能有效咳嗽的小儿容易发生肺不张、复发性肺炎及气道分泌物被吸入和留滞引起的慢性气道疾病。

孩子暂时不咳嗽了,家长以为好了,结果没多久又开始咳嗽,而且变本加厉咳得更严重。这就说明我们的身体是非常聪明的,它一直在试图排出身体内不该有的东西。当被人为阻止后,身体稍微有点力量了,马上又开始咳嗽排痰。这时,如果继续吃止咳药,孩子可能会越来越不能够咳嗽,一堆炎症垃圾堆在肺部,已经没有力气去靠自身的力量咳出,此时身体可能会出现发烧,甚至导致肺炎。这就需要将孩子送到医院打点滴,寒凉的液体再次进入身体,进入肺部,如此恶性循环。病程反倒拖长了。所以,小儿咳嗽不要一味止咳。

咳因不同治疗方法也各异

如果咳嗽一直不停,这可就要给孩子和家人的生活带来大麻烦了。很多家长在孩子咳嗽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想把这烦人的咳嗽赶紧止住。于是就自行给孩子服用一些止咳药物,或者使用一些止咳偏方。其实,在发生咳嗽之后的第一时间应该是确认引起孩子咳嗽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

赵文利主任说,儿童咳嗽最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气道或肺部感染(包括普通感冒) ;第二,气道内卡有异物;第三,哮喘,这是一种可造成呼吸困难的肺部疾病;第四,其他肺部问题,譬如某些儿童出生即带有的疾病;第五,习惯性咳嗽,这种咳嗽通常会在儿童睡觉时自行消退。

家长经常会咨询的一个问题是,孩子咳嗽老不好,怎么办呢?赵文利主任说,在临床观察中,孩子咳嗽一般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轻微咳嗽,也就是咳嗽初起时,这个时候是听不到痰鸣音的,大多是干咳。经过一至三天后开始听到喉咙处有明显的痰鸣音,这是咳嗽的第二个阶段:排痰。孩子开始排痰持续三到五天后,听到孩子喉咙有呼噜呼噜声,痰一咳即出,说明咳嗽已经快痊愈了。接下来就是咳嗽的第三个阶段:干咳。当痰全部排完后,孩子会有几天的干咳期,这个时候治疗原则就以清肺止咳为主。

那么,孩子咳嗽究竟该如何治疗呢?赵文利主任说,治疗的方法主要取决于孩子咳嗽的原因。例如,对于感染引起的咳嗽,只有明确感染是由细菌所致,医生才可采用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而对于病毒引起的感染,如普通感冒,一定不能随便使用抗生素治疗;又比如,对于仅表现为咳嗽的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需要采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性激素等药物治疗;再如,如果咳嗽是由于异物吸入气道所致,则可能需要医生实施支气管镜检查以寻找和清除异物。

咳嗽滥用抗生素 可“连累”肝肾

不少家长看着孩子咳嗽老不好,一着急就用抗生素,这也是不正确的。赵文利主任建议:在有明确的细菌感染证据时,才用抗生素。抗生素的作用主要是针对其敏感的病原体,比如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如何判断是否是由于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引起的咳嗽呢?需要通过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呼吸道病原体血清学检测、咽拭子病原体检测、痰液培养和X线胸片,甚至胸部CT等综合判断。

此外,若有细菌感染,常见的表现如咳脓痰、流脓涕或外周白细胞增高。这时可先经验性选用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青霉素类中的一种,待药敏结果汇报,再根据治疗反应和药敏结果综合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赵文利主任强调,根据相关统计,绝大多数表现出咳嗽的呼吸道感染并不是细菌所致。这种情况下,服用抗生素治疗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引起机体菌群失调、胃肠道、肝肾功能等的损伤,危害自身健康。

所以各位宝爸宝妈们,咳嗽确实不是一个小毛病,不是自己随便给孩子买些止咳糖浆就能解决问题的。咳嗽的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所以,一旦出现咳嗽,一定要看医生,明确诊断以后才能服药。(作者 莫鹏 宋晓慧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