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11月20日电 题:梓丛村的“致富果”
新华社记者何伟
在位于中越边境的广西龙州县上降乡梓丛村百香果种植基地,累累硕果已挂满枝头。果农在地里来回穿梭、采摘打包,一箱箱百香果从这里出发,通过电商平台发往全国10多个省市。
“我们家今年经济收入就靠百香果了。”种植户凌福清说,今年他和妻子承包了村上百香果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的20多亩百香果,合作社出种苗、化肥等生产资料,他们负责从种植到摘果的管护工作,最后由合作社来销售百香果,销售收入按五五比例分成。
“如果一亩地能收1000斤果的话,我们今年收入最少也有4万元。”凌福清说。
在广西被许多人称为“致富果”的百香果,是梓丛村的集体经济产业和重要扶贫产业。梓丛村过去是贫困村,特色产业很不明显,集体经济基本一片空白。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发动村里的种养能手先后发展蔬菜种植、养牛等项目,但都不幸“夭折”。
经过深入调研,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两委”干部和种植大户到外地考察学习,看中了百香果产业。这个产业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村情实际,而且投入不大、亩产较高,是一个“短平快”的好项目。在定点帮扶单位当代广西杂志社支持下,2017年梓丛村以集体经济产业的形式,建设10亩的高标准百香果种植基地,当年销售额就突破3万元。
百香果试种成功,鼓舞了全村干部群众,2018年百香果种植基地扩展至50亩。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当年梓丛村遭遇十年一遇的水灾,百香果基地损失惨重。百香果苗被淹死面积超过20亩,坏果掉果率占到3成以上。
暂时的失败,并没有打消干部群众发展产业的决心和斗志。大家已摸索出了一些种植经验,不想就此放弃,一致决定付出更大的努力,产业创建不成功“决不收兵”。
2018年底,全村百香果种植基地扩大至80亩,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指导下,村里尝试改革种植方式,并将基地承包给种植户管理,调动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村民凌福清和宁封安与合作社达成承包协议,百香果产业发展迈入新阶段。
“经过大半年的精心呵护,终于迎来了百香果丰收季。”梓丛村第一书记张国成说,现在百香果正处于盛产期,预计全年销售收入约20万元,将为村集体经济创收2万元,为63户入股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创收300元以上。
两年多以来,百香果种植基地已为梓丛村集体经济创收3万元,帮助63户建档立卡户创造分红1.26万元,还为77户农户带来地租收入10万元,同时提供2个长期工作岗位和10多个临时工作岗位。下一步村里计划引进现代种养公司,采取现代种植、管理和销售手段,进一步壮大百香果产业。
经过努力,全村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24%下降为目前的1.81%,梓丛村于2018年6月正式脱贫摘帽。“尽管全村百香果产业还不是很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凝聚起来的精气神、积累的宝贵经验为巩固脱贫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基础。”张国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