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11月26日电(记者林凡诗、黄庆刚)近年来,广西发挥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文旅特色产品体系,加快传统旅游度假地转型升级,建成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景区,提升了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
一大早,家住桂林市灵川县大圩古镇的阳秀娟打开临街两个店铺,开始了一天的生意。大圩古镇被誉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优美的自然风景与历史建筑相结合,成为古镇特色。阳秀娟说,游客欣赏漓江风景的同时,还可以观看“彩调剧”“桂剧”等文化表演,民俗文化的融入让古镇焕发勃勃生机。
“我对巴马长寿文化非常感兴趣,特意过来探寻长寿‘秘诀’。”来自天津的游客王桂珍说。据了解,巴马全县人口约30万,目前仍健在的百岁老人有88位,高于“世界长寿之乡”认定的每10万人口中有7位的标准。巴马瑶族自治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夏益发说,近年来,巴马注重康养长寿文化培育,依托长寿资源发展健康旅游产业,让游客感受长寿文化,体验康养生活。
近年来,广西多地打造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新业态,加强文旅项目统筹推进,文旅融合新理念受到游客欢迎。据了解,2013年至2018年,广西旅游接待总人数从2.47亿人次增长到6.83亿人次,旅游总消费从2057.14亿元增长到7619.90亿元,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桂林是国家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桂林市文物局局长张明道表示,近年来,桂林以加快推进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为契机,不断丰富旅游内涵,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灵川县江头村有“百年清官村”的美誉。近年来,江头村以廉政文化为主题发展文化旅游,如今已经成为当地廉政教育基地,每天游客络绎不绝。当地村民周智华说,他常用业余时间无偿为游客讲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南宁在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中,强化规划引领和产业聚集。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南宁利用自身优势举办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孔子文化周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各国间的旅游合作。据统计,今年1月至9月,南宁旅游总人数同比增长14.34%,旅游消费同比增长23.58%。
广西还将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与文旅发展有机衔接,持续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与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桂林阳朔县阳朔镇鸡窝渡村,一些村民在村中码头工作,有的还经营起民宿,村民莫龙珍说,“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把钱赚。”当地政府鼓励村民参与旅游开发,培育精品农业、养生度假等旅游新业态。如今,全村一半以上的村民从事旅游业,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8万元以上。
中越边境的靖西市新靖镇旧州街,以传统工艺品绣球闻名。靖西旅游业转型升级前,这项传统手工艺并未给当地群众带来太多收益。如今,当地不断加大对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开发,家家户户制作绣球成为旧州街一景。“现在我家绣球都是客户主动来订制,供不应求。”绣球制作者赵爱培说,自家绣球不仅卖到国内各地,还远销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