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小柳梢”耙动“铁耙齿都耙不动的弯柳树”

时间:2019-12-13 09:11:20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小柳梢”耙动“铁耙齿都耙不动的弯柳树”

驻村第一书记宋瑞和她的文化扶贫试验

宋瑞 新华社发(郝源摄)

2013年,河南息县弯柳树村办了个“德孝讲堂”,一群村民经常聚在里面听课。

50岁出头的汪学华却对此不以为然。

他算是村里的能人,每年靠种粮就有10多万元收入。他挣了钱喜欢喝酒打牌,输了就打老婆,觉得“男人这样活法才是潇洒”。

他瞧不上村里种地打工的“苦哈哈”,自然也瞧不上领着村民学习德孝文化的驻村第一书记宋瑞。

“传统文化能顶啥,能吃?还是能喝?”一次酒醉,汪学华晃悠到德孝讲堂,狠拍桌子,想嘲弄上课的村民。乡亲们把一身酒气的他摁在座位上说:“你喝酒闹事,还打老婆。这课你最应该听!”

汪学华就这样晕晕乎乎听了一堂课。酒醒后不甘心,他又去了德孝讲堂。汪学华一边蹭着空调,一边想看看宋瑞到底给大家灌什么“迷魂汤”。

听了几次课,他听出点名堂了——传统文化是啥?原来是教人怎样孝顺父母、怎样才能邻里和谐、怎样才能家庭幸福的。渐渐地,汪学华成了德孝讲堂的忠实听众。

他老婆埋怨说,你整天不干正事,听个什么课。汪学华反问:“听课以后,你再挨过一次揍没?”他老婆一想,确实没有,于是也跟着一起去听。

就这样,汪学华变了,“麻将队长”许兰珍变了,自寻短见的赵中珍也变了……弯柳树村渐渐焕发新生——从7年前一个孝悌不彰、麻将成瘾、喝酒打架成风的村子,变成了全国第17个“中华孝心示范村”。

改变这个村子的是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派驻弯柳树的第一书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宋瑞。7年间,她三次驻村,给村民坚持不懈地讲礼义廉耻,讲传统文化。在河南息县这个普通平原农村,走出一条以文化复兴引领乡村脱贫振兴的“另类道路”。

“铁耙齿都耙不动的弯柳树”

“有钱难买息县坡,一半米饭一半馍。”位于淮河岸边的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历史上一直是“鱼米之乡”。但前些年,当地又流传着另一句话,“一入息县坡,道路像鸡窝”。这又是息县一度贫困的真实写照。

2012年深秋,宋瑞沿着一条距离县城8公里的“鸡窝路”,颠簸进村。48岁的宋瑞,一头齐耳短发,脸上始终挂着笑,说话不疾不徐。“看似柔弱、温雅的女同志,不知道能不能吃得了这个苦。”这是时任息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余金霞对她的印象。她知道弯柳树的“厉害”,有些替宋瑞担心。

弯柳树村是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有14个自然村、2150口人、3600亩良田。全村460户中有146户是贫困户,贫困发生率超过30%。

情形确实出乎宋瑞的想象。

宋瑞一驻村,就将弯柳树贫困户一一访遍。她发现,很多贫困户家中一贫如洗,有的甚至连像样的床、像样的碗都没有;上了岁数的老人就住在村头低矮潮湿的“趴趴屋”里。“想到他们的苦,就睡不着。”晚上,住在贫困户家中的宋瑞一夜难眠,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

弯柳树的问题,不仅是“贫”,“病”得也不轻。

“脏、乱、差”是村子给外人的第一印象。房前屋后、河渠坑塘,到处都是成堆的垃圾、乱舞的蚊蝇;各种颜色的塑料袋,挂在树枝上、电线杆上;村民家中,杂物胡乱堆放、难以下脚。

深入了解,宋瑞发现:子女不孝、麻将成瘾、喝酒打架成风,是村子的“三大毒”。

村头“趴趴屋”、茅草屋、西瓜棚,里面住的都是儿女成了家被赶出来的老人,甚至发生过老人自杀的极端事件。

外地做买卖的人都绕着村子走,曾经有施工队在村里干活,结果晚上用来耙地的铁耙齿被人偷偷拔去卖了。从此,外人戏称这个村是“铁耙齿都耙不动的弯柳树”。

更让宋瑞无奈的是,村两委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她第一次到村部,破破烂烂的房子,杂草灌木长了一人多高。两个村干部一个只顾自己养猪,一个常住城里,很少露面。“这种情况下,群众有事儿找谁?贫困户有困难找谁?”

上任三把火,把把“冒青烟”

宋瑞铆足劲要干些实事,彻底改变村里面貌。然而没承想,新官上任三把火,却都冒了青烟……

脱贫靠产业。2013年初,宋瑞跑前跑后,终于争取到一笔40万元的科技扶贫资金,支持弯柳树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烧起了第一把火。

然而一个多月过去,钱却一分也没有发出去。村民说啥的都有:“钱平均分了不就妥了,还要种啥养啥?”“听说要按手印、签合同,钱领了还不能用来打麻将?!”“煮熟的鸭子飞不了,没人领最后还得分给大家!”……

两个月过去了,宋瑞到处找人做工作也没人领。最终,这笔钱又被上级部门拨到别的贫困村,煮熟的鸭子真飞了。村民议论纷纷,宋瑞落了一身埋怨。“给钱都不要,这贫咋扶呀?”宋瑞干着急,可也没办法。

岁末年初,宋瑞所在的河南调查总队领导率队到村里慰问贫困户,可没想到刚慰问到第三家,一行人就被群众给围住了。“为啥给他们家发东西?我们家也困难,也需要慰问……”围堵群众你一言我一语发泄不满。后来了解到,起哄的那几个人根本不是贫困户,其中有人住的还是楼房。后来,县调查队给每家发放200元,这些人才散去。

慰问贫困户的第二把火不但没烧起来,村民还给她来了一个结结实实的难堪。

宋瑞并不气馁,开始烧第三把火。要想富,先修路。当时的弯柳树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群众戏称“水”“泥”路。宋瑞打定主意,要给村民修一条真正的水泥路。

2013年夏天,宋瑞争取到一笔66万元的修路款。村民听说要修路挺高兴,对她也高看一眼。宋瑞找来村干部,安排好修路的事,就去忙别的扶贫工作。可没想到,负责修路的村支书私心太重,原本修的是行政村主干道,结果却被他修成自己所在自然村的“环村路”。

群众炸了锅,直接上访到县里。向来温和的宋瑞这次恼了,但发完火发现,就算把村支书撤了职,也没人愿意干。

三把火都冒了青烟,宋瑞碰得“灰头土脸”。她再一次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宋瑞想明白了:“比物质贫穷更可怕的是精神贫困。人心不变,思想不变,再好的扶贫政策,也扶不了根上的贫。”

“一句话听明白了,从此改变”

弯柳树虽然“病”得不轻,可急不来。宋瑞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还曾接受过传统文化的系统学习,深谙中国传统道德魅力。改变人心,就从教化入手。她决定在村里开办一个“德孝讲堂”,讲授传统道德文化,一点一滴化育人心。

2013年11月,讲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没场地,就在村小学的废弃教室里摆上小板凳。没人来,她自掏腰包1000元,买了挂面、洗衣粉、脸盆等赠品吸引村民。最后,第一堂课居然来了三四十人,有上了年纪的老婆婆,还有留守在家的小媳妇。

“尽管大都是冲着小礼品来的,但只要来了,我就有信心把他们留在课堂。”宋瑞说。

第一课讲授“行孝”。宋瑞讲“百善孝为先”的道理,讲“乌鸦反哺”的典故,也讲山东枣庄田世国捐肾救母的故事。课讲得深入浅出,故事有声有色,村民听得津津有味,有些人感动地流下眼泪。

每周一堂课,一课一主题,讲“行善”、讲“积德”、讲“谦让”……不仅自己讲,也请人讲,邀请山东聊城全国道德模范田秀英、全国三八红旗手薛荣等,讲如何通过奋斗收获幸福人生;邀请中央党校教授、国学研究者,讲阳明心学、讲老子思想、讲礼义廉耻。

给村民讲这些有用吗?对这个问题,宋瑞笑道:“人都有良知良能,所以王阳明提倡‘致良知’。村民本心都是淳朴的,讲堂的作用就是唤醒他们的良知良能。”

“有时候他们一句话听明白了,就从此改变。”宋瑞说。

听课的村民越来越多,村子的变化也在悄然发生。2014年开始,37户曾被弃养在“趴趴屋”的老人陆续被子女接回了家,村里给孝善家庭、“好媳妇”戴上红花,照片上了光荣墙。村里的“麻将队长”许兰珍戒了牌瘾,亲自为90多岁的母亲端水洗脚,母亲感动得眼泪汪汪。汪学华还被推选成村义工团团长,组织大家给村里老年人包饺子、办孝亲宴。

2014年8月,弯柳树村被授予“中华孝心示范村”,成为全国第17个示范村。同时,村里还先后获得“弘扬中华孝道示范基地”“河南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新村”等多项荣誉。

在息县爱心企业捐资帮助下,宋瑞带领乡亲们在村头填平一个大垃圾坑,2014年建起一个可以容纳100多人的简易板房作为德孝讲堂。如今讲堂已升级为一座气派的两层小楼,听众更是来自全国各地。

“来咱村考察学习的大巴车一个接一个,过去哪见过这阵仗,村民觉得扬眉吐气。”汪学华说。村里小媳妇、学生娃,见了外地人都会拱个手、鞠个躬;外来的施工队感慨,工地钢筋、木料在露天堆了一个多月,竟一个螺丝钉也没丢……

“这个铁耙齿都耙不动的弯柳树,被耙平了!”余金霞感慨道。

“既是女儿,又是同志”

2015年夏,宋瑞驻村第一书记任期到了。

“这时候离开,有遗憾吗?”隔着办公桌,息县县委书记金平开门见山抛来一个问题。

“有……”这个问题直戳心窝子。良久,宋瑞说:“村里风气变好了,可能让老百姓脱贫的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

金平继续“攻心”:“目前,全国第一书记20万人,但像你这样在脱贫一线用传统文化扶心扶志扶贫的,据我了解不多。把这个路子蹚明白,对其他贫困村也是巨大贡献啊。”

“你知道不?群众敲锣打鼓送来锦旗,弯柳树乡亲请求把你留下来。县委、县政府,还有我个人,都希望你能留下来。”金平挽留道。

宋瑞的鼻子有些发酸。她说:“党需要我留下,乡亲想要我留下,我就留下!”

但宋瑞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不知该如何向女儿开这个口。女儿李匋然预产期再有两个月就到了,宋瑞和她有个约定,任期一结束就回家团聚,照顾女儿,照看宝宝。

逢着一个休假机会,宋瑞带上女儿、女婿一起去了一个地方——王阳明“龙场悟道”处。在贵州龙场,仰望沧桑的洞顶,抚摸透风的墙壁,想到王阳明于艰险之地,“呼号匍匐,裸跣颠顿,扳悬崖壁而下拯之”的赤子之心,宋瑞心潮澎湃。她看似不经意地对女儿说:“王阳明老先生在这样的逆境中,悟大道、护百姓,被人铭记。现在我在弯柳树,这么好的条件,村民心也齐了,不能彻底脱贫,真是说不过去。”说完宋瑞又特意问女儿:“妈妈说的有没有道理?”李匋然看着母亲,笑而不语。

当天晚上,宋瑞收到女儿的一条微信:“妈妈,这次你带我们来贵州是不是让我们受教育呢?想留在弯柳树继续干,直到村子脱贫是不是?担心我和家人不支持,所以用王阳明老先生启示我们对不对?妈妈,我可是在大学时就入了党,既是女儿,又是同志。我们全力支持妈妈,只盼您要保重身体,等到凯旋那天,我带着宝宝一起去村里接您!”

既是女儿,又是同志。宋瑞读到这里,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宋瑞回村后便一心扑在产业上。四面八方来弯柳树村学习的人多了,村里组织50余户村民筹资成立弯柳树村孝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展以德孝文化为核心的文化观光旅游产业,打造了一批“孝爱民宿”。

村民赵中珍因丈夫瘫痪、家庭不和、负债累累连串打击,一度想要轻生。在讲堂的熏陶下,她心里渐渐透亮,还加入村义工团。如今又开起了“孝爱民宿”,一年收入一两万元。她拉着宋瑞的手说:“现在活100岁我也嫌短!”

王春玲是第一个到弯柳树投资的人。一次偶然机会,听了宋瑞的课,被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点醒。她对宋瑞说,我在县城做的是农贸生意,自己却想买点不打农药的东西吃,从此以后我要做“良心产业”做“良心食品”。她到弯柳树村,承包360亩耕地,坚持不打农药、不用化肥,只用环保酵素。

在累计投入500万元后,土壤里的蚯蚓回来了,地力恢复了,酵素水稻也从亩产100多斤增长到1000斤,一周销售近百万元。

渐渐地,门窗加工厂、电商物流园、有机蔬菜基地……各种产业雨后春笋般在弯柳树出现。如今,发展模式输出也成为村里的产业,南阳等地专门向弯柳树购买服务,帮助打造德孝文化村。

2015年底,弯柳树在息县率先实现脱贫摘帽。

眼含泪水,只因爱得深沉

2017年初秋,宋瑞驻村第二任期到了。

“如果现在离开,有遗憾吗?”金平书记还是两年前笑眯眯的眼神。“有!”宋瑞不待金书记多说,“弯柳树村人心变了,产业有了,但村里组织还没建起来。这是驻村第一书记重要职责呀。”金平笑了,他知道,想要的结果已经有了。

宋瑞回到村里,乡亲们做好的热饭热菜端到了桌子上,和她拉家常,一直到深夜。

宋瑞更忙碌了,她要把群众对党组织的信心找回来。按照党员名单,她一个一个谈心。在村里的就到家里聊;在外面的就打电话,讲村里的发展,讲下一步打算,讲党员应该承担的责任。

村里清运垃圾,70多岁的退休老党员陈文明,第一个跳进齐腰深的水沟里捞垃圾,更多的党员、村民也加了进来。在外已小有成就的党员李晶、许建毅然辞职回乡,带领乡亲搞起了绿色生态农业……弯柳树在县乡两级支持下盖起新村部,院子里种上了芳草花木,来办事的群众接连不断,村民又有了“主心骨”。

2016年以来,弯柳树村共有22人递交入党申请书。人居环境整治、精准甄别低保户、危房拆迁等,一件件原来让村干部望而生畏的难事,现在都井井有条。

宋瑞始终认为,弯柳树村从7年前的凋敝破败,到如今朝气蓬勃,是靠一群有担当、有情怀的共产党员带领群众干出来的。“我只是弯柳树上的小柳梢,柳树的根是党员、是群众。”

这小柳梢和弯柳树再也割舍不了。

宋瑞乘车回乡的路上,透过车窗,看着阡陌大地,看着躬身劳作的农民,看着乡间温柔的黎明。她背过身去,热泪盈眶……(记者王丁、甘泉、韩朝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