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10月7日电 题:政府支持 社会捐助——贵阳“诚善助老”餐厅累计为老人提供免费午餐超109万份
新华社记者李黔渝
由民间爱心人士筹建的贵阳“诚善助老”免费餐厅,每天有上百名义工为孤寡、空巢、独居等困难老人提供免费午餐。午餐提供素餐,包括四菜一汤,不收一分钱、吃饭管饱但拒绝浪费。5年多来,餐厅已经发展到7家店,每天供餐近千份,累计为老人们免费提供午餐超过109万份。
食客是“家人”
国庆假期,记者来到“诚善助老”免费餐厅北京路店。每天11点,餐厅准时开餐,老人们依次排队领取碗筷,义工鞠躬双手把碗筷交到老人手中,老人双手接过轻声道一声“感恩”后,坐下安静地吃饭。
北京路店平均每天接待170名以上客人,绝大多数是老年人。这个店位于黔灵山公园对面,一些老人逛完公园就来吃饭,许多老人还是这里的常客。
76岁的孤寡老人蒋茂义每次来吃饭都带着饭盒,免费餐厅只供应中餐,每天吃完饭,义工都把晚饭准备好让他带回去吃。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7家免费餐厅每天现场服务义工有130至150人,就餐的9成以上是老人,有7成义工也是老人。义工们没有工资,完全是无私奉献。义工老人们称餐厅为“家”,食客被称为“家人”。
“现在来这里工作已是我每天最重要的事。”72岁的张黔珍是北京路店店长,她已经在餐厅做了5年多的义工。
爱心助老故事多
水口寺店63岁的义工叶秀金手掌因断掌接肢残疾,她最初是来餐厅吃饭的,吃了没多久就想着做义工回馈。刚开始是在门口做迎宾,后来转到厨房帮忙。“天天择菜切菜,手经常活动,慢慢地,手还比以前好多了。”叶秀金说。
71岁的陈光秋在国际城店做了3年义工,在她老伴患病住院期间,一起工作的义工们成了她的精神支柱,大家自发凑集资金、送饭送菜,关心她、鼓励她,帮她渡过难关。
免费餐厅发起人欧筑秋说,免费餐厅已成为许多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的平台,帮助大家走出失落、抑郁、焦虑和孤独。
欧筑秋介绍,餐厅运转资金主要源于四方面:一是政府购买社会公益组织服务;二是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参与和资助;三是免费餐厅各个店发起人的个人捐赠;四是义工和用餐老人们的捐赠。
每个月,免费餐厅会收到一些企业家和慈善组织捐赠的粮食和食用油,为餐厅节省了很大一笔开支;还有来自食客的捐赠,60岁的低保户李安国经常来免费餐厅吃饭,闲时自己捡废纸壳、矿泉水瓶卖废品,卖的钱全部捐给餐厅。去年过年,李安国把政府发给他的60斤米也背过来了。他说,“我一个人在家也不好做饭,还不如背来,这里天天都有‘四菜一汤’。”
记者近日在各餐厅走访看到,餐厅在管理上也较为规范。各家餐厅常驻义工每天实行签到制,每日固定来吃饭的老人们的身份证复印件、残疾证或低保证等都登记在册,进出的每一笔捐赠、餐厅购买物品情况都有记录。
贵州志愿者学习基地
据餐厅提供的数据,从2014年5月至今年9月底,餐厅为老人们免费提供午餐超过109万份;为高龄、孤残、智障、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免费上门送餐1.33万余人次;帮扶孤残、特困家庭196家,与政府部门和社区联合举办88场敬老助老公益活动。
餐厅开办5年多来,获得了全国老龄办、贵州省文明办、贵阳市民政局等颁发的荣誉奖牌等。随着免费餐厅的“孝道、感恩、奉献”理念深入人心,餐厅已成为贵州省志愿者学习基地,义工服务累计超过19万人次。
今年7月,贵州某装饰公司负责人吴侨带着21名员工到免费餐厅北京路店,送来300斤大米和150斤菜油,将米和油放进仓库后,志愿者们开始择菜、切菜,清理餐厅、厨房等,一直忙到老人们吃完饭。9月,贵阳某眼科医院数十名医生及医护人员到免费餐厅国际城店,为40多名老人提供义诊服务。
餐厅也吸纳了一些年轻人。30岁的乌当店店长张馨学的是财会,在店里服务快两年,她早上专心在餐厅工作,下午帮助做账。
张馨说,自己由奶奶一手带大,在有能力去孝敬奶奶的时候,她却去世了。有这样的平台,让她把对奶奶的孝敬之心放在这里。一些年轻人看到她在这里长期服务,周末也来帮忙。“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起做公益。”张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