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0月13日央广报道,如今,跳绳被列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重点项目,贯穿小学教育的全程,是每个年级的孩子必须要达标的考核内容。于是,一些地方的跳绳培训班应运而生。记者随机咨询了一家培训机构,对方表示,很多家长都前来报名,价格为一节课200元左右。
听说过钢琴班、美术班、英语班、奥数班等,如今又来了新奇的“跳绳培训班”。
应该说,跳绳本身的技术难度并不高,无论跟爸妈学,还是跟小伙伴一起玩儿,应该不愁学会。况且在学校,体育老师也会教授跳绳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基本都能达到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一种本可靠自学和稍加锻炼就能轻松掌握的简单运动,为何要兴师动众、花钱抢名额地报班去学?在家长们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惯性焦虑心理之外,也要看到培训班背后的推力。
首先,跳绳有标准。2018年新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显示,小学一年级“1分钟跳绳”项目规定男生在1分钟之内跳17个及格、109个满分,女生1分钟之内跳17个及格、117个满分。这个标准逐年递增,到小学六年级时,男生1分钟要达到157个才能满分,女生1分钟要166个。
其次,跳绳要考试。跳绳是小学各个年级的必考项目,一到四年级跳绳的成绩占体育总成绩的20%,五六年级占10%。更为关键的是,其它体能测试项目满分为100分,而跳绳是120分。
其三,跳绳成绩与评奖挂钩。跳绳成绩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评奖评优和升学。如果要想评上好儿童或者三好学生,就必须达到优秀,体育总成绩要在90分以上。即使语数英三科全是100分,体育不及格或只是良好,就会失去评选资格。
可见,跳绳作为一项事关小学生考试、评优及升学等重要事项的重要运动,拥有一票否决的效力,无怪乎家长们高度重视甚至产生成绩焦虑。当然,通过老师教、家长带、自己练,跳绳达标应该没问题,而且还能增进亲情、节约开支,但家长未必有时间、精力和耐心,加上培训机构“极速达标”的诱人噱头,花钱报班既让家长省心,也让成绩有保障。
社会需求催生市场商机。“跳绳培训班”的火爆迎合了家长焦虑,但更与跳绳成绩与评先升学挂钩的助推不无关联。消除“跳绳焦虑”,当然需要家长有颗平常心,更应从制度设计和科学考核的机制层面,回归体能锻炼的本义。(张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