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音乐剧票房收入激增,国产原创市场何在

时间:2019-12-04 19:44:12 | 来源:第一财经

12月初的冬日,通往上海文化广场前门的道路上竖起了一幅幅“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季”的广告招牌,招牌上的6部原创华语音乐剧将在明年春天陆续登陆全国各地的舞台。

近日,在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的主舞台上,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费元洪介绍这6部作品时感叹道,“比起很多国际大戏,原创华语音乐剧的影响力没有那么大,但我们一直在做。”

在展演季的宣传折页上,专门做了一页“特惠套票”,展示了购买套票的折扣力度。费元洪向第一财经记者坦言,推出特惠套票确实是希望用“高性价比”来吸引更多的观众来看国产原创音乐剧。

国内音乐剧市场火候未到

无论是国内原创音乐剧还是海外引进剧,都需要成熟的市场作为基础。钱世锦是第一个把音乐剧《悲惨世界》引进到中国的人,曾经担任上海大剧院的艺术总监。当记者问及国内的音乐剧市场时,钱世锦用了四个字——火候未到。“这个门才刚刚开一点,还没有开得很大,我觉得现在还没到时候。”

近两年,国内的音乐剧市场逐渐走热,2018年的中国音乐剧观众总人次增长至28.9万人次,票房收入激增92.8%至4.28亿元,但这两项数字在2018年的百老汇,分别是1447万人次和18.3亿美元(约为129亿人民币)。

《2018年中国音乐剧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音乐剧收入占整体演出市场总收入的2.8%,但这一比值在日韩两国为45%以上,在欧美国家则是80%左右。

除整体市场尚未成熟外,我国的音乐剧市场更呈现出区域差异大的特点。数据显示,华东地区约占整个市场规模的50%,上海和北京在演出剧目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据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数据,今年上半年,上海的音乐剧在11个剧种收入中排名首位。

对于上海市场的成熟度,作为一线业者的音乐剧演员深有体会,音乐剧演员阿云嘎表示,自己在两年前来到上海演出时,是第一次感受到市场的“热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流行音乐舞蹈学院执行院长乔迁将市场的差异归因于经济发展,“上海有文化的消费能级作为支撑,从十年前人们还不清楚音乐剧是什么,到现在市场逐渐成长起来,这与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提高有着密切关联。”

业者们认为,市场的薄弱源于生产端在培养观众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上海戏剧学院音乐剧中心主任王洛勇回忆起自己在百老汇的经历,“我常常和百老汇的演员们一起去当地学校表演作品片段,和孩子们一起排练,他们的父母周末就会带他们去看戏。我们也应该深入各个行当,做一些业余培训项目,让他们对音乐剧产生兴趣。”

作为剧场的运营者,费元洪认为,剧场需要不断累积它的口碑,“这部戏把观众拉进来,下一部戏把观众推出去,如同沙上建塔,剧院并没有一个长线的规划。”他认为,剧院对于还不熟悉剧场的观众而言,起到的是把关作用。“对中国观众来说,进入剧场还是一个很新的事情。进剧场本身是一个非常重的决策,要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用不菲的价格完成这个行为,作为剧院需要对得起做出重决策的观众。当信任感建立起来后,他即便不了解作品本身,但它照样会买票,因为他相信剧院的决策。”

国产原创有市场需求吗

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音乐剧的票房增速达到92.8%,但这大部分是引进剧的功劳。2018年的引进音乐剧票房占整体音乐剧的63.2%,增幅高达146.6%,超1亿元票房的《猫》成为年度音乐剧票房冠军,经典百老汇音乐剧《芝加哥》《长靴皇后》票房均突破3000万元。

反观原创音乐剧却略显惨淡,不仅在票房占比上仅是引进剧的1/5,还较2017年下滑了23.6%。即便是海外作品的中文版制作,其市场票房也是原创的2倍。逐年递增的引进音乐剧剧目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原创音乐剧的生存空间。

做了8年原创音乐剧展演的上海文化广场目前仍未从过去36台原创作品中实现盈利。“文化广场一直是用做国际大戏市场化运营的收入来支持原创音乐剧。”费元洪说。文化广场2018年的年报显示,平均票房最高的是原版引进的法语音乐剧《悲惨世界》,票价为564.4元;票价最低的三部作品均为原创华语音乐剧,平均票价约为76元。

从剧目和收益的绝对数值来看,原创音乐剧与引进作品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但其上行的趋势和部分优质作品的出现却也在逐渐建立市场对原创的信心。

2019年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季中有两部作品进入上半年票房前十。据费元洪介绍,今年春季展演的所有作品平均上座率约为75%,在传统演出淡季的3月份,票价平均卖到200元。“《寻找声音的耳朵》就是盈利的,今年展演季的场次全部售罄,明年展演的场次刚刚开票,半天不到已经售罄一半了。”

由染空间出品的原创音乐剧《白夜行》在今年春夏季巡演的上海站预售中,30秒内即全部售罄,此前在北京更是出现了2秒售罄的盛况,其最高票价超过千元,在黄牛市场甚至被炒至三倍之高。今年年初,《白夜行》还成为大麦网旗下自营演出品牌Mailive“麦香计划”的首批直投剧目。

拒绝烧钱,小成本探路

七幕人生CEO杨嘉敏曾对媒体表示,音乐剧产业具有前期烧钱、后期赚钱的特征,当单场票房收入高于单场运营成本,这部分差额则用于回收前期制作成本,当制作成本回收完毕,才是真正产生正向现金流的时候,此前都是一部音乐剧的烧钱阶段。据悉,一部百老汇体量的音乐剧,制作时的投入资金可能高达数千万美金。

引进海外成熟音乐剧虽然能够规避市场风险,但其高规格的巡演要求也催生出高额的运营成本。据钱世锦介绍,20年前引进《悲惨世界》时,光是从海外运输原版的服装和道具,他就要面对单程25万美元的大笔开销。4年前北京四海一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剧院魅影》时,包括剧场租用、演职人员费用在内的全部运营投入规模超过6000万元。

业内普遍认为,音乐剧是一门高投资、高风险的艺术。费元洪认为,所谓烧钱是直接采用了百老汇的顶级大制作,“这已经是在高位运行的成本之下,但在这个阶段以前,作品的创意已经生长了很久。创意阶段并不需要太多的资金,成本是很小的。”

据费元洪介绍,过去一年的孵化计划只用了不到200万,但已经聚集了大量的青年人才,收获了很多优质作品和创作者。从小做起,在他看来是一个有效推动原创作品的方式。“第一我输得起,第二我不需要太大的市场反馈,可以先进行小范围的市场检验,观众能够以很低的价格来观摩,他们觉得好,我们再进一步放大,而不是说在一个项目上一下子投入几千万,这其实是很盲目的。”

相对于引进剧目的高票价,较低的原创音乐剧售价有其合理性,也能够起到培养市场的作用。费元洪对记者表示,一方面原创剧的成本远小于引进国外大戏,售价有条件定低;另一方面其品牌效应没有引进剧那么高,高售价并不合理。相较于售价,他更在乎能有更多的观众来购票观看,“看一部国外引进剧可以看3-4部原创音乐剧,对观众来说性价比是很高的。”

王洛勇回忆道,2013年带领学生团队来上海文化广场演出时,发现观众们并不了解音乐剧,“但我们却发现这样一个小实验剧,它的市场需求竟然这么大,我们的票都能卖得出去,其实对于中低档的票价,老百姓是能够接受的。”据悉,该场演出的平均票价为80元,最便宜的为50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