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2月24日电 题:荒岗地长出“脱贫红薯”走上国际餐桌——安徽霍邱花墙村产业扶贫记
新华社记者徐海涛
薯片、红薯仔、拔丝红薯、日式红薯饭……68岁的汪金龙从来没想过,他家那几亩“十年九旱”的荒岗地能种“高级红薯”,还能走出国门,出现在日本、韩国的大众餐桌。更没有想到,自己年过六旬、身体不好,家庭收入还能翻几番,甩掉了多年的贫困户帽子。
而这些变化,要从三年前说起。
花墙村的贫困看上去似乎理所当然。这个村地处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冯瓴乡最北端的江淮分水岭上,岗坡起伏,难留住水,传统上种小麦、玉米、水稻,但“十年九旱,一旱就绝收”。又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到县城近百里地,农产品难进难出。成本高、产出低,很多土地常年撂荒。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与安徽国贸集团是霍邱县的脱贫帮扶单位,2016年,他们与当地共同设立了霍邱安粮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怎么扶?“我们多次调研认为,花墙村的荒岗地比较适合种红薯。”安徽国贸集团旗下的安粮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龙介绍,优质红薯品种耐旱,不易生虫,还可以尝试利用公司的业务渠道出口,获取比较高的经济效益。
安粮公司在花墙村及周边流转了150户农户的600多亩土地,其中包括汪金龙等18户贫困户。他们先是对这些荒岗“闲地”进行深耕翻犁、松散土壤,然后引进适合出口的日本红薯品种试种,优先吸收贫困户劳动力前来务工。
不仅有安粮,这几年来自各级政府和社会多方的扶贫之手,让花墙村迅速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2017年,村里通了自来水;2018年,修通了多条村组道路;2019年,打了几十口深水井,修水渠2.4公里……
“这么多人来帮扶,我们自己也得认真干!”汪金龙说,老伴经常早出晚归去红薯田里帮助拔草、插秧,他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就在家养些鸡、鸭、小龙虾。
在大家的精心培育下,花墙村引进的红薯品种的个头、水分、农残等指标均达到了出口标准。2018年,第一次就收获690吨,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做成薯片、拔丝红薯等多种食品,通过超市、餐厅进入千家万户。
一亩地每年流转收入500元,一个劳动力一年务工收入4000多元……去年,汪金龙家依靠红薯增收6000多元。加上其他收入,他与老伴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比过去翻了几番,实现脱贫。
今年秋天,花墙村遇到了罕见的“伏秋旱”,但新打的几十口深水井发挥了重要的抗旱作用。村里的红薯收成虽受影响,产量相比去年仍略有提升,销售收入则增长了15%。
“实践证明,在花墙种红薯是因地制宜,不仅带动农户稳定增收,还避免了土地抛荒浪费。”花墙村党支部书记武江介绍,如今的花墙村,已经从一个贫困发生率达15.6%的省级贫困村,顺利脱贫出列。
“群众有干劲,创富有门路!”冯瓴乡党委书记方国栋说,目前全乡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以下。实现了自来水全覆盖,水泥路已从“村村通”到“组组通”,未来有望“户户通”。
昔日荒岗今换新颜。高龙说,在红薯产业的基础上,他们公司下一步准备在花墙村引入更高附加值的中草药种植产业,并推动霍邱县的虾仁等特色农产品出口,在当地发掘出更多的脱贫致富“产业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