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盛松成看GDP:阶段性企稳凸显,逆周期调节、改革开放是关键

时间:2020-01-18 13:44:10 | 来源:第一财经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系列经济数据。2019年全年GDP同比增长6.1%,符合6%~6.5%的预期目标,四季度稳定在同比增长6.0%。前一日公布的金融数据也整体超出预期,经济阶段性企稳的态势凸显。

对此,央行原调统司司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盛松成接受了第一财经记者的独家专访,他用三个词形容了目前和下一阶段的经济形势——跌无可跌、政策落实、改革推动,并预计这一形势有望在2020年持续。除了GDP数据外,金融数据也显示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再上升,与PMI企业生产经营预期向好相一致,表外三项(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持续好转,尤其是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速的改善反映了中小企业活跃度开始提升。

在2019年12月初市场波动时,盛松成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就表示,“我国经济已达阶段底部区间,预计2019年GDP增速将不低于6.1%,,甚至略高;按照目前的经济运行和政策措施,正常情况下,2020年经济不会跌破6%。所以保‘6’与否的问题可能并不存在。”就未来而言,盛松成认为改革和逆周期调控仍是关键,“体制机制改革、加速市场开放,这将提升中国潜在生产率;同时,逆周期调节也需相伴随行,尤其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中国不搞大水漫灌。”

中国经济持续企稳

盛松成对记者表示,根据对于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净出口)的判断,目前中国经济已达阶段底部区间。就投资来看,主要分为三大项:固定资产、基建、房地产,最为确定的是,基建投资有望持续上行,且房地产政策并不宜继续收紧。

具体来看,他分析称,2019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1478亿元,比上年增长5.4%,增速较1~11月提高了0.2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8%(前值4%);制造业投资增长3.1%(前值2.5%),回升明显;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9%(前值10.2%),尽管房地产投资增速比1~11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加快0.4个百分点。此外,民间投资增长4.7%(前值4.5%)。

投资增速回升的同时,消费也保持平稳。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649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0%。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72260亿元,增9.0%。

盛松成提及,2019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9%,增速比11月加快0.7个百分点,环比增0.58%。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收窄,1~11月同比下降2.1%,降幅比1~10月收窄0.8个百分点。其中,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4%(前值-9.9%)。

2019年12月,我国对外贸易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好转。以人民币计,我国出口同比增速达到9%,较11月提高7.9个百分点,进口增速达到17.7%,较11月大幅提高14.7个百分点。“随着中美顺利达成第一阶段协议和全球衰退风险下降,对外贸易向好有望持续,而进口增速大幅提升是我国内需向好的一个表现。”盛松成表示。

按照世界银行2015年的标准,人均GDP在4126至12735美元之间为中高等收入国家,高于1273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此次中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距离世界银行划定的高收入国家行列又前进了一步。盛松成称,这一态势预计2020年将持续,政策落实的效力此后会逐步体现。“基建增量资金(专项债)到位后,从2020年一季度开始,基建投资上行的可能性较大。”

针对目前颇具争议的一个变量——房地产投资,盛松成认为,房地产投资的走势或好于预期。原因之一是房地产融资占比已恢复到正常年份的水平,融资进一步收紧的可能性不大。

历年来的平均水平显示,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全部人民币贷款之比约高于25%,而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同期人民币贷款增量约高于30%,就2019年9月末的数据来看,当月人民币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速较上年末回落4.4个百分点(连续14个月回落),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全部人民币贷款的28.9%,2019年前三季度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同期人民币贷款增量的33.7%,较去年低6.2个百分点。

“在连续几年的调控后,目前房地产融资占比已恢复到正常年份,不宜再继续收紧,否则地产供不应求,反而会变相导致房价回升。”他称。

金融数据结构向好

1月16日央行发布的金融数据也整体向好。中国12月M2货币供应同比增长8.7%,预期8.4%,前值8.2%;M1货币供应同比增长4.4%,前值3.5%;新增人民币贷款11400亿元,市场预期11375亿元,前值13900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1030亿元,新口径下前值19937亿元。

盛松成认为,积极的趋势在于,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维持在35%的高位,表明融资环境和融资结构持续改善。

同时,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承兑汇票等非标融资下降至-1456亿元,同比少减219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对此贡献较大,占比从上月的3%回升至本月的5%。“一般而言,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反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情况,大型企业并不依赖这一途径。”盛松成称。

此外,“M1-M2”剪刀差缩小也是值得关注的趋势,或表明企业融资边际改善。M1同比增长4.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9个和2.9个百分点。盛松成表示,“M1(现金+企业活期存款)增速往往比M2更能反映经济情况,因为M1反映了企业的流动性状况,目前M1回升也说明企业流动性充裕、生产活跃度提高。”

此次,“国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被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与原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合并为“政府债券”。1月至今已有超3000亿专项债提前发行,多数机构认为这体现了基建托底稳增长的政策取向,通过调降利率及适当适时降准为专项债的发行提供更好的利率环境,有助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改革开放释放红利,推升长期潜在生产力

有观点认为,鉴于中国潜在增长率下降,因此GDP下台阶是必然的趋势,对此盛松成并不认同。首先,他认为西方潜在产出理论离中国实际较远;其次,重要的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长期潜在生产力。

其实早在2003年,易纲等便指出,在测算新兴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时需要考虑到经济体特殊性:一方面,新兴经济国家投资的相当一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投资要在若干年后才能发挥其生产力;另外,新兴经济国家前期技术进步主要靠引进技术,从发达国家购买设备。这两个因素都会低估真实的全要素生产率,难以准确估计出全要素生产率,而潜在全要素生产率和潜在产出则更是如此。

“美国人均GDP约为中国的6倍,美国GDP还在2%至3%,中国的增速并无理由大幅下行。未来我们需要特别强调改革,改革开放40年来,历次改革都会释放好几年的红利,”盛松成表示,“目前中美一阶段贸易协议达成,中国也早已开始加速金融开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改善国企治理等,未来改革将释放红利,当然期间也需要逆周期调节政策的配合。”

值得一提的是,服务业也是未来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盛松成称,2019年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3%,快于全部投资11.9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7.7%和16.5%。投资结构改善,经济转型升级。预计未来我国“三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会越来越高(2018年为16.1%)。2019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15个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该文件说明了现代服务业对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也说明了现代服务业并不是虚拟产业。”

以华为为例,盛松成称:“华为的真正竞争力并不是它的制造业,而是科研能力,华为的一个上海科研基地就有12000人,科研、专利、品牌等就属于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