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两会!央行、银保监会先后对外发声,围绕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应对之策,向市场频吹暖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但疫情防控正在向积极向好的态势发展。
2月24日上午,国新办就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举行发布会,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详解了货币政策如何更加灵活适度、金融部门怎样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等热点关注的问题。
同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为疫情防控提供精准金融服务。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彭立峰、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副局长吉昱华,围绕信贷支持、保险赔付、网上服务等多个问题给予解答回应。
整体而言,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金融市场运行稳定,金融机构运行正常,中国金融体系在应对风险方面具备较强韧性。疫情过后,经济还会出现补偿性增长。
金融防疫工具箱充足
金融和实体经济互利共生,实体经济兴,金融才能荣。“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近期监管层对货币政策表述的微妙变化引发市场热议。如何理解“更加”的含义?对此,陈雨露表示,下一步要加大力度实施三大类措施:一是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通过政策利率的引导作用让整体市场利率继续下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二是要更大力度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三是要更加充分地发挥好政策性金融的作用。
“应当说,当前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工具还是比较多的。”彭立峰表示,其一是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政策,“这是一个暂时的政策,3000亿元是救急的、救命的,必须快速精准投放出去,所以它的支持范围是非常严格的,相对来说它的支持范围也是比较窄的。”
二是,对企业现存的债务进行接续。这次受疫情影响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比较困难,经营现金流受到了一些影响,但是企业的债务存量很大,如果要企业还款就可能导致它资金链断裂。
三是,进一步加大信贷增量支持。彭立峰表示,企业要采购原料、发工资,不仅存量债务需要接续,还会有新增资金需求,对于这方面需求会发挥普惠性的政策工具覆盖面广的优势,激励银行向企业提供增量的资金支持,同时引导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减免服务费用。
另外,是优化信贷结构,提高服务效率。在信贷政策执行过程中向小微和民营企业加大倾斜,通过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的投放提高资金支持质效,同时要求银行简化流程,下放审批权限,提高服务效率,使企业能够尽快尽早取得资金。
近期,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对疫情影响较大企业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多措并举降成本等金融驰援政策不断落地。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佩珈认为,金融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及时举措,有利于保障防疫重点地区、行业及企业的金融需求,也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促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银行帮企业就是帮自己
“现在帮助企业就是帮助银行自己,就好像医病一样,不能让轻症拖成重症,重症拖成危症。”叶燕斐表示。
目前,不少银行已出台专门政策对参加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在疫情期间个人贷款、信用卡透支发生逾期等不视为违约,强化对疫情防控人员的信用保护。不过,也有国有银行以没有具体实施细则为理由,拒绝为企业和个人延期还款的申请。
对此,叶燕斐表示,有些国有银行可能决策链条比较长,反应不过来。有些基层银行反映实施细则不到位,不知道怎么做。基层银行要解除顾虑,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个人可以调整还款期限、调整还款方式,总的政策和原则在那儿,银行按照商业银行法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根据这个大监管方向组织实施具体的政策,自己实施自己具体的细则,不需要等待监管部门的实施细则。
值得注意的是,受不良贷款率绩效考核的限制,一些基层网点银行出现了“不敢贷”的现象。
叶燕斐强调,基层银行也要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只要看准了的、符合市场需求的,银行认为这个企业基本面没有问题的,但它确实是受到疫情影响的,把这个情况说清楚就可以给予优惠政策,不要怕问责。“能延的、需要延的,尽可能延,根据实际需要,受疫情影响多长时间就延多长时间,银行一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的使用政策。打仗就好像救火一样不能等,不能等上面的政策或者上面的要求,该做的就大胆做,只要留下合理证据就可以了,要有这种精神。”
叶燕斐认为,只要基层网点尽到相当的责任就要给它免责,企业的贷款目前把握三个原则:一是企业是不是诚实守信的企业;二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不是有市场、有订单;三是银行贷款是不是真正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而不是违规流向房地产、违规流向资本市场。只要把握这些方向,大原则把握住了,能免去的责任尽可能给基层网点免去。
此外,叶燕斐表示,即使发生了不良贷款,现在银行的拨备很充足,资本也很充足,所以可以鼓励金融机构自主核销一部分,这样也会把“不良”降下来。
李佩珈认为,尽管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面临上升压力,但幅度温和。受疫情负面影响较大的行业(批发零售、旅游服务含餐饮、交通运输)占银行行业贷款总量约2.2%,其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较小。当前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在187%以上,有充足的资源来应对不良贷款上升。
专项再贷款使用把好三道关
近期,中央高层多次提出要用好专项再贷款政策,支持疫情防控生产保供企业。截至2月20日,已有727家重点保供企业获得了人民银行设立的专项再贷款。
如何确保资金能够切实用于疫情防控生产经营的相关支出?彭立峰表示,监控重点把好三道关。
第一道,把好重点企业名单关。要对企业进行严格筛选,确保进入名单内的企业符合财政部等五部委文件规定的支持范围。
第二道,要把好优惠贷款的发放关。首先要压实银行责任,承贷银行是第一责任人,要跟踪监测贷款运用情况,确保贷款用于疫情防控的领域;其次人民银行也建立了电子台账,会跟踪贷款运用情况;第三是企业拿到贷款支持后还要到财政去贴息,财政部门也会对中央财政的贴息情况进行监督。
第三道,把好整个流程的审计关。按照目前的工作机制,优惠贷款的发放情况和专项再贷款的使用情况,央行和审计部门是实时信息共享的。审计部门全程参与监督,保证贷款的公正和公平。对于日常监测中发现的大额贷款异常信息会及时提交给审计部门予以关注。
放宽监管要求确保捐赠保险合规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保险业踊跃向抗疫一线人员捐赠保险,截至目前,全行业累计捐赠总计保额11.58万亿元的保险保障。
但受疫情影响的很多医务人员无法现场签署保单,捐赠保险的流程手续是否合规引发关注。
吉昱华表示,在实践中的确出现了一些比如因为捐赠过程中受捐面积很大,一时联系不上受捐对象的情况,也有投保单位不能第一时间把投保名单提供给保险公司的情况,还有医护人员不能第一时间去签合同的情况。对这些问题,保险公司和相关方面要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同时银保监会也考虑实际情况放宽了相关监管要求,比如对一些保单可以进行一定期限的回溯,实际上也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从监管要求看,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是监管的天职,所以银保监会及各地银保监局将加大对保险公司捐赠行为的监督检查,确保规范运作、确保及时理赔。
此外,目前共有68家财产保险公司通过扩展产品责任等方式开发了600多款保险产品,70家人身保险公司在不增加保费的前提下,把1210款产品责任范围扩展到新冠肺炎,惠及到大量保单持有人。
吉昱华表示,对于广大消费者关心的理赔时限问题,从监管角度和保险公司角度都希望能够尽快提高理赔的时效性,这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具体到不同公司,由于不同公司的信息系统、业务流程不一样,所以承诺的理赔时限也不尽相同。监管部门一旦发现理赔中出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严肃处理,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
金融科技转型迎来机遇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银行业原本的运营方式正在发生改变。在管控风险的同时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推动银行机构扩大在线业务范围?疫情的发生对金融机构科技转型是不是也是一个机遇?
叶燕斐认为,监管部门要改进工作,“对电子单证、电子影像、电子签章、电子数据的政府合规性、合法性要充分认同,不能一定要拿纸质的证据或者有人手签的字、手按的印才合规,这样过于教条。”
“要做好线上业务,金融机构要增强自身金融科技的硬实力,要增强研发投入,提升技术能力。小金融机构可能自身缺乏研发投入,可以在分清权利和责任的前提下,与有公信力、有诚信的金融科技公司加强合作,提高金融科技应用能力。” 叶燕斐说。
同时,叶燕斐提出,金融机构要修订好业务制度和业务流程,使之更加适应线上办理业务的需要。同时,金融机构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互动,加强数据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