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结束中国考察后,2月29日,国家卫健委网站上公布了一份《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报告认为,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种动物源性病毒。目前的全基因组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蝙蝠似乎是该病毒宿主,但中间宿主尚未查明。同时,中国正在三个领域展开疫情动物溯源工作。
动物溯源工作已启动
报告称,中国已经在此次疫情动物溯源的三个重要领域开展工作:对武汉2019年12月发病病例开展早期调查;对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及其他市场进行环境采样;对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售卖的野生动物的来源和种类以及市场关闭后这些动物的去向开展详细调查。
2月22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和北京脑科中心,收集了全球共享到GISAIDEpiFluTM数据库中覆盖四大洲12个国家的93个新冠病毒样本基因组数据(截至2月12日),通过全基因组数据解析发现: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从其它地方传入。
另据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的回复,查询信息系统显示,武汉登记报告最早的新冠肺炎患者发病时间是去年12月8日,目前已经痊愈出院,患者居住在武昌某小区,否认去过华南海鲜市场。不过,这名患者的活动轨迹没有公布,是否就是戏剧性的“零号病人”,目前也尚无定论。
中国疾控中心曾在1月26日发布消息称,从华南海鲜市场的585份环境样本中,检测到33份样品含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不过没有透露更多细节。
第一财经记者2月24日报道称,中国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组制定了一项紧急研究议程,在农贸市场寻找病毒,并对新分离的病毒进行测序,以确定冠状病毒的进化情况。
需要公开更多基因序列
世卫组织的报告印证了此前科学家的两种猜测:首先,蝙蝠是新型冠状病毒的宿主几乎是板上钉钉了;其次,新型冠状病毒在人体尚无发现明显的变异。
就动物溯源来看,未来大量的工作需要聚焦于冠状病毒全基因组的基因测序和比对。美国瓦克斯曼微生物研究所所长理查德·埃布莱特(RichardEbright)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最好的方法是把所有已知的冠状病毒的基因序列都公开出来,从而找到最接近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那个病毒。”
埃布莱特教授相信,很有可能在身上携带数百种冠状病毒的蝙蝠中,找到比RaTG13更接近新型冠状病毒的病毒株。“毕竟RaTG13只是蝙蝠身上携带冠状病毒的一种,和新型冠状病毒的同源性就已经那么高,如果把我们所知的蝙蝠冠状病毒的基因序列都公开出来,我认为很有可能找到比RaTG13同源性更高的那一株病毒。”
一位最早参与新型冠状病毒基因测序的中国研究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我们做基因比对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找公开发表的基因数据库,比如GenBank。但是未必所有的基因序列都会公布公开,一般研究人员只有在需要发表文章前,会把基因序列公开,但每个团队的做法也不一样。”
对此,埃布莱特教授认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一涉及到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时候,科研人员应该携手贡献出更多的数据,以推动病毒的溯源。
上述中国研究员也表示,对于动物溯源,目前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只能做大规模的调查,看看能不能动物身上找到基因组序列同源性更高的冠状病毒。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也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呼吁:“(病毒溯源方面)我只相信基因测序的结果,应该是中国一些极具权威的、大家都信得过的科研机构,把这个事情说清楚。”
中间宿主仍是个谜
目前科学家正在解答的另一个问题是,蝙蝠冠状病毒是如何感染人类的,世卫组织的报告似乎并没有认同穿山甲为中间宿主的说法。埃布莱特教授也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蝙蝠冠状病毒感染人类,可以不需要中间宿主。”
但也有科学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也有可能经过了一个和人类非常接近的未知的中间宿主,使得这种病毒不需要很多突变就能轻易地跳到人身上。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教授近期在接受采访时,大胆地提出了这一推测。
一位上海公共卫生临床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新型冠状病毒是RNA病毒,复制是不精确的。每一次传播的复制过程中会随机导入突变,有些突变对病毒的复制可能是有害的,那么这个突变就被丢掉了,不长了;另一方面,病毒在人体内也接受人体免疫的压力,这样病毒才会发生变异。”
这位研究人员表示,现在新型冠状病毒的变异率不是很高,可能是这个病毒有一些机制,抑制了其在复制过程中的突变;也可能是整个人群中对新型冠状病毒还没有形成免疫,需要有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