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虚假口罩链条:黑心厂偷梁换柱、伪劣品攻占电商平台与朋友圈 | 聚焦3·15

时间:2020-03-14 13:44:12 | 来源:第一财经

疫情之下,一只小小的口罩,折射出社会众生相。

一边是口罩产能不断提速,另一边则是假口罩销售不绝于耳。

3月10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对金力丰公司涉嫌销售劣质口罩和假冒注册商标的违法行为立案调查;3月9日,安徽一药店老板卖11万只假口罩获刑;3月7日,山东破获特大假冒伪劣口罩案。现场查获伪劣口罩85万多只;3月3日,知名互联网医药电商健客网创始人苏展实名举报自家平台卖假口罩还抬价,被广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立案调查;2月初,北京知名连锁药房康佰馨涉嫌在疫情暴发之际“知假贩假”,购买了58万余只假冒的3M牌口罩以牟取不法利益……

作为防疫重要物资之一的口罩,近来一直处在风口浪尖。

黑心厂家“偷梁换柱”

复工第一天,上海一家外资广告公司的员工赵明(化名)收到了公司下发的口罩,却高兴不起来。

薄如蝉翼的口罩,一撕就烂,赵明拿到手就发觉是假货。“最近一周大家都不愿用公司发的口罩,公司也就不发了。”

在今年2月初,上海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因复工后疫情防控需要,以合同价132万元从苏州金力丰采购23万只口罩,但员工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口罩存在质量问题,遂向市场监管局举报。

企业为复工需要大量采购口罩很难,而大众购买口罩同样不易。

上海一三甲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对第一财经记者说,虽然不能一眼辨别所有口罩的真假,但看到一些来医院就诊的患者和家属,只戴着一层薄薄的口罩,很容易判断真假,没有防护作用,很替他们担忧。

在采访中,多位行业人士为第一财经记者揭秘假口罩背后的“猫腻”。

梳理当前层出不穷的“假口罩”问题,很大一部分出现在仿造成本相对较低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上。

奥美医疗产品研发中心负责人曹孟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根据市场反馈及近年来药监局抽查公示的结果来看,目前市面上医用口罩容易出现造假或者质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过滤效率达不到标准要求,其中最为恶劣的造假情况是只有两层或者三层聚丙烯纺粘无纺布的医用口罩产品;二是耳带的焊接强力达不到标准要求,三是产品的微生物指标超标;四是产品表层和内层的纺粘无纺布添加回收料或者碳酸钙填充料。

以口罩原材料中市场缺口最大的熔喷无纺布为例,近一月多月以来,熔喷布涨价10倍以上。这也令一些投机厂家为节约成本,而用价格低廉的纸片来代替熔喷布。

广东必得福无纺布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邓伟雄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由熔喷布组成的口罩中间过滤层对防止细菌渗透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纸巾的表面和熔喷布外观看起来相似,一些企业就用纸代替熔喷布。”

此外,医用口罩对生产场地要求较高,需要洁净车间。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胡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准入资质对跨行业人员来说也比较陌生,原材料紧缺、质量不稳定,设备、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技术人员的缺口都垒起了医用口罩生产的入门门槛。

不过,这些门槛却没能拦住一些不法厂家。根据公开报道,多地被查获的不法医用口罩生产点均有卫生情况堪忧、生产条件差等情况。而这些经过黑心工厂生产的假口罩利润惊人,多起公开通报案件显示,售价卖到了进货价的三四倍之多。

假口罩流通路径

河南长垣是著名的“卫材之乡”,一位当地生产医用口罩的厂主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此前长垣关停了不少口罩生产的“小作坊”,他们中大多因为手续不全而被停掉。

不过仍然有人铤而走险。据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发布会的消息,截至2月20日,河南省共查获假冒口罩222.44万只,罚没441.5万元,移送公安机关66起案件。

除了“3M”、“霍尼韦尔”等知名口罩品牌外,假冒河南“飘安”品牌的口罩产品出现在包括上海、江苏、安徽、河南、湖南、广东等全国多个省市地区。

那么,假口罩是如何流入市场的?

从流通渠道来看,线下的药店,线上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以及如微信中的微商、朋友圈、微信群和贴吧等社交应用,都成了不法商家或个人为了利益依然铤而走险销售假口罩,甚至口罩诈骗的渠道。

此前,在一起浙江警方主导破获的案件中,执法机关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在阿里安全技术的协助下,查获一次性口罩、无标识口罩10万余只,抓获区域批发商、二级分销商、终端销售商等10人,同时对上游展开全链路落地打击。这是浙江警方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以来,破获的全国首起制售假口罩案。

据了解,截至2月4日,阿里巴巴已永久清退15家涉嫌销售问题口罩的店铺,其中5家被移送执法机关;而拼多多前置拦截疑似假劣口罩类商品30566次、下架495439件商品,关闭清退40家店铺,并将相关线索同步给政府执法部门。

除了电商平台,微信群、微信朋友圈也成为假口罩销售的重要途径。春节期间,一个奇怪的现象是:无论线下药店还是淘宝、京东等,口罩都处于“无货”、“少货”状态,但微信朋友圈里的口罩越来越多了。

今年2月,郑州铁路公安处联手济南铁路警方破获“2·5”特大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口罩案,累计缴获假冒“飘安”牌医用口罩32万余只。其中,这些经过黑工厂生产的假冒口罩,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联系买家以及物流邮寄、微信转账的方式进行了交易。

在江苏盐城大丰区,今年2月查获涉嫌不合格口罩生产加工和储存等窝点7个,查获各种材质的口罩146万只。当事人未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而生产加工普通口罩,并通过网店以及微信朋友圈进行销售。

2月1日,新乡市场监管局打掉两起案件,一名网友通过微商购买到假口罩总价24万余元,执法人员查获假口罩15.5万只。另一市民通过微商平台购买N95型口罩2.6万余只,总价20余万元。

一位林姓国企中层干部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过去的一个多月中,在朋友圈、微信群中频繁看到有卖口罩的信息,甚至还有自己身边的同事。“刚开始还觉得他们很厉害,竟然能够拿到货源。”不过他分别买了三次,只有一次真正拿到了口罩。另外两次付了钱,却被告知口罩被政府征用了,到现在也不知真假。

“消失”的口罩

和卖假口罩性质同样恶劣的,还有以假借卖口罩之名实施的诈骗行为。

今年2月7日,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国首例防疫物资诈骗案在江苏南通市港闸区法院宣判。被告人张某利用微信、QQ等发布销售口罩虚假信息诈骗案,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

第一财经记者在裁判文书网搜索发现,今年1月28日~2月初,30岁的夏某在无口罩货源的情况下,以“卖口罩”为幌子,从网上下载大量口罩图片在朋友圈、微信群聊中散发兜售,并将有意购买者添加为好友,私聊取得消费者信任,在消费者转账付款后失联,仅用3天骗取15名消费者钱款共计9245元。骗取钱款后,夏某既未发货,消费者也联系不上其本人。一审判决结果显示,夏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1个月,并处罚金6000元。

同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海南的蔡某宁利用疫情高发医用口罩严重缺乏、市民急于购买的心理,通过百度贴吧发布虚假消息,称有口罩可以销售,在收到受害人支付的货款后迅速将受害人拉黑实施诈骗。当地公安机关开展侦查并将其抓获,当场缴获作案手机2部、赃款30000元人民币。

根据百度披露, 2月以来,百度向公安部刑侦局共计主动推送了4批约200条有价值的线索,协助上海、广西、海南、河南、福建等多个省份的公安机关破获涉口罩诈骗案件数十起。

仅以吉林一省来看,根据吉林省人民检察院3月10日最新通报,目前吉林省各级检察机关办理的妨害疫情防控案件中,诈骗犯罪居首,占总数的36.7%,其中以销售口罩为名实施诈骗的就占到了70%以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