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在继续突出严密防控的同时,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成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复工复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过程,更是一个长远过程。“精准有序扎实”是复工复产方面的指针。
这里首先要看到的是“有序”。最早复工复产的应该是生产抗疫急需物资的企业,现在复工复产已经扩展到了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各类商场、市场复工复市,生活服务业正常经营等。
在“扎实”方面要说的是,不能光看数据,更重要的是看成效,玩数字游戏是没有意思的。因为数据往往带来的是“热闹”。现在,很多地方的复工复产数据都很光鲜,复工复产率少于90%是拿不出手的。但背后的复工率究竟有多少就存在很大疑问。比如说,有的餐饮企业称自己已经复工复产了,但这家企业有四层楼的营业空间,现在只开了一层;有的汽车生产企业有四条生产线,现在只开了两条,也叫复工复产了。
这里重点要说的是复工复产方面的“精准”:对国际上疫情防控形势及带来的深刻影响要有一个精准的判断,对将来国内需求形势要有一个精准的判断,对自己企业的状况要有一个精准的判断,要明确在将来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可能发生的变化中自己企业所处的地位。
全球疫情防控的形势十分严峻,其对全球经济带来的深远影响现在还无法得出一个准确的预计。有经济专家指出,虽然我国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但我们要陪着全球走完防疫的全过程,世界经济恢复正常,中国才能正常。
中国已经完全融入了国际社会,从原料供给到产成品出口,都离不开全球经济环境的好与坏。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春节假期延长等因素影响,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出现了明显下降。海关数据显示: 1~2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1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6%。
应该看到,现在的出口订单很多是春节前的订单,4月份后订单会不会马上锐减,这一点不好说。全球经济活动进入半停滞状态,作为第一大制造国的中国,国内市场也无法消化巨大的产能。对于这一点,我国企业在复工复产进程中要有一个预判,要避免生产出的东西却大量变成库存。毕竟,产能开动了却没有订单是没有用的。
同样的问题也可能出现在国内消费市场上。1~2月份,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同比下降20.5%。很多人寄希望于疫情结束之后,国内消费市场会出现一个报复性反弹。但这真的会成为现实吗?恐怕还会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由于疫情带来的影响,就业形势也不是很乐观。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谈不上消费,没有消费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又卖给谁呢?
因此,企业要对复工复产有精准的判断,要选择好自己的努力方向,选好更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充分利用好国家对复工复产方面的各种优惠政策,实现迭代升级。
有企业家认为,疫情对所有企业来说是一种挑战,但也是倒逼转型升级的契机。疫情会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增强忧患意识,也会助推更多企业加大技改和研发力度。危中有机,还要看企业能否抓住其中的机遇。
在这一点上,合理规划、整合、优化相关行业产能,不但是政府的责任,更是企业自身生存的需求。比如说,在疫情暴发之后,很多企业转向了医护用品的生产,现在国内口罩的日产已经超过了1亿只。现在有政策价格及销售渠道的托底,将来怎么办,恐怕要未雨绸缪。
同时,企业还要努力适应产业链协同对复工复产带来的新要求,不适应新的产业链协同要求、仅仅为了复工而复工的行为是没有意义的。
有经济专家说,企业要增加产业上游环节的研发和投资,加强进口替代;在国际投资环境动荡的背景下,一些下游生产环节的“出海”可以暂缓,符合企业规避风险的需要,同时稳定就业;强化产业供应链各个环节上的核心企业、合理提高行业集中度,加速过剩和落后产能的出清,在稳经济的同时避免保护在市场竞争中应被淘汰的低效企业。
这些建议,对企业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系第一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