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老杨还钱记

时间:2020-01-06 15:11:14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合肥1月6日电 题:老杨还钱记

新华社记者刘菁、杨玉华、陈诺

借钱给贫困户杨习伦,一度需要些勇气,怕他还不上。杨家父母智力缺陷、年迈多病,媳妇也曾怪他“懒”。金寨县农商行花石支行却连着三年给杨习伦发放了三笔共3.5万元小额贷款。杨习伦不仅还上了钱,还提前还钱。

杨习伦的老家,在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的山头上。因为穷,杨习伦30多岁才娶上媳妇,结婚没床,奶奶把自己那张床让给小夫妻。

2017年,当地实行易地搬迁扶贫,杨家从山头搬到了大湾的白水河边。眼看着村里一天一个变化,村里不少人都骑上“三蹦子”满山跑了,杨习伦有些不甘心,凭啥我就不行?

杨习伦的心思,村干部看在了眼里,给他出主意,让他试试养鸡。“没技术?找养殖能手结对;缺资金?上银行办扶贫小额贷款。”

杨习伦找到农商行花石支行要贷款时,行长陈家铜心里直打鼓:“能还上钱吗?别是个杨白劳啊!”

2017年,杨习伦拿到平生第一笔贷款5000元,偿还期三年。依靠这笔钱,他参与了村级光伏电站建设。

上有老、下有小,一家六口人的生活,都压在杨习伦肩上。这5000元,也让杨习伦心里有点慌:还钱、还钱……

搬下山的杨习伦在山脚老林里建起了一个养鸡场。创业维艰,第一批购买的一百只鸡苗每天都死掉十来只,杨习伦急得不行。找来结对帮扶人一看,原来是鸡苗晚上遇冷窝在一起窒息,杨习伦踏踏实实跟着养鸡大户学会了如何给鸡棚增温。从杨家去鸡棚,要蹚过一条小溪,夏天涨水时常常“有去难回”,老杨便睡在鸡棚旁。

日子虽苦,杨习伦心里却比之前轻松了。他还当上了公益护林员,因为森林防火工作做得好,他成为护林员中绩效工资最高的一位。“杨习伦勤快了!”村民们看在眼里。

2018年开春,杨习伦找到陈家铜,提前还清了5000元贷款。陈家铜有些诧异:三年才到还款期呢,而且有政府贴息的政策,怎么才贷一年就还?

“我养鸡挣上一些钱了!”杨习伦拍拍胸脯。其实他心里有着“小算盘”: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2018年5月,杨习伦又贷款1万元扩大了养殖规模,增购了100多只鸡苗。这笔三年期的贷款,他提前两年先还上了4000元。脱贫的步子越迈越快。2019年,杨习伦又贷款2万元,种上500平方米的天麻。老杨媳妇肖细雨也不甘落后自学炒茶,成了远近闻名的能手,在全县炒茶技能大赛中获得铜奖。

在农商行的信用档案里,杨习伦拿到了最高个人信用等级。贫困户不仅脱了贫,还成了信用户。陈家铜再也不担心“杨白劳”还不上钱了。

去年国庆前,杨习伦把自家三层小楼重整一新,腾出7间客房,挂起了民宿的招牌,大厅则代卖山货土特产。国庆长假,老杨的民宿每天爆满。

肖细雨还干起了微商,朋友圈里的几百位城里客不时请她代购山货。前几天,外地一位老客户发微信托杨家代购土鸡蛋,额外加了100元“跑路费”。肖细雨一分不少退回去了,“诚信经营才长久!”

自2016年以来,金寨县仅农商行发放的小额扶贫贷款余额就有3.28亿元,到期1178.5万元全额收回,无一逾期。陈家铜说:“贫困户信用全A,我们也颇受感动。”

杨习伦听了这句评价脸上满是得意,他往烤火盆里添上几块炭说,如今的日子就像这炭火,越来越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