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的蔓延让本已疲软的欧洲化工产业雪上加霜。
截至北京时间3月20日18时,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荷兰四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人数分别为13957、10995、41035和2460人,这四国化学品的产出和销售占2018年欧盟近八成。
疫情在供需两端都影响了欧洲化工产业。在供给端,由于工厂停工、工人无法复工、原材料短缺短缺等问题,诸多化工企业供应链面临中断。在需求端,欧盟内部本已内需乏力,而随着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发酵,更使得欧盟化工产业的出口不断下降。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丁纯教授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欧洲很多制造业企业的工厂都分别在欧洲和全球各地,大家分工协作,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人力成本。但是,一旦遇见疫情这种黑天鹅事件,则会影响人员和商品流动。如果要避免供应链断裂,需要看库存等情况。但是,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一直以来采取的是尽量降低库存。
此外,有分析人士指出,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海外投行纷纷下调全球主要化工市场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全球对欧洲化工产品的需求放缓或成定数。
欧洲化工企业或面临供应链中断
从2月底开始,欧洲多家化工工厂纷纷传出员工确诊新冠肺炎和工厂停工的消息。
据媒体报道,从3月初开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规模体量最大的引发剂供应商艾坚蒙(IGM)已停工。IGM位于欧洲疫情最为严重的意大利伦巴第大区,2月23日,意大利政府宣布封锁伦巴第大区和威尼托大区的11个市镇,企业可以自行决定员工是否在家办公。而随着疫情在意大利不断加剧,3月8日,伦巴第大区全部被封,所有人员必须在家隔离。至此,绝大多数伦巴第大区的工厂停产停工。
与此同时,欧洲多家化工工厂爆出员工确诊的事例。3月8日,全球化工巨头德国巴斯夫集团官网发布消息称,公司总部路德维希港工厂一名员工确诊感染新冠肺炎。为了控制疫情,巴斯夫集团随即在社交网络上表示,公司禁止员工前往高风险地区出差,如果有雇员因公出差或个人原因等从这些地区返回,必须在家隔离14天,不得进入工厂办公。
在工厂停工、人员无法正常工作之外,在供应端,欧洲化工企业还普遍面临着原材料短缺的问题。随着欧洲疫情不断加重,从2月开始,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采取了严格的交通管控措施,这意味着一些需要进口的材料可能无法按时抵达。
就在2月底,巴斯德发出了供应链紧张的预告。同时,巴斯夫集团还警告称,此次疫情可能导致全球化学品生产增速降至金融危机以来最低水平。
全球需求或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疫情还打压了化工产业下游企业的需求和对外出口。
在2019年,据欧洲化工理事会(Cefic)的数据显示,欧盟化学品产量便已下降了1%。德国的化学品产量约占欧盟总体的三分之一,据德国化学工业协会(VCI)显示,德国2019年化学品产量下降了2.5%。
Cefic表示,2019年,欧洲多家化工企业出现产能和净利润下滑,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欧盟内需不足。其中,汽车、电气、电器等几大重要化学品下游行业大幅度下降是内需乏力的主要原因,其背后更深刻的背景是全球经济放缓、英国脱欧和全球贸易形势恶化。VCI则认为,德国工业衰退是导致下滑的原因。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去年年9月开始,德国工业产值连续四个月下降,其中10月份工业产值更是下降了1.7%。
Cefic本来将2020年欧盟化工产业的希望寄于出口。2018年,欧盟29%的化学品销售收入来自欧盟外市场,高于2008年的20%。亚洲、欧盟邻国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欧盟化工产业三大主要出口市场。Cefic年初给出的预测是,欧盟内部销售额将下降0.5%,但出口或能增长1.5%。
但是,光大证券一份研报显示,新冠病毒疫情暴发已导致全球需求下滑,而这一趋势短期难以扭转。
欧洲多个化学品种类的现货价格骤减即是佐证。以化工产业重要的原料甲醇为例,从1月中旬开始,欧洲甲醇一改上涨势头,现货价格连续两周下跌。甲醇价格从峰值253欧元/吨下降至2月1日的238欧元,价格下跌近6.3%。进入3月后,其价格更是下跌了30%左右。
从中长期来看,欧盟化工产业和化学品价格与下游市场经济增速联系紧密。Cefic认为,随着海外投行纷纷下调欧盟及其主要化工市场国家的GDP增速,欧洲和北美需求增长放缓甚至萎缩几乎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