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4月21日电 题:“再也不用过穷日子了!”
新华社记者潘莹、张啸诚
庭院菜地里,蔬菜苗纷纷露头,果树枝上缀着新叶,从厨房飘散出油炸鱼的香味,就快要开饭了,依马木·哈力克正往新家院墙上垒砖,忙碌不停。
依马木·哈力克家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51团,距乌鲁木齐1200多公里,总人口5万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72户、5352人,是新疆兵团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难中之难。
2017年被划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时,依马木·哈力克一家5口,人均不足3亩地,妻子患有疾病,需要长期吃药,3个孩子都在上学,仅靠土地流转费和他打零工所得生存,全家年收入仅5000元。
近年来,聚焦脱贫攻坚,相关扶贫政策、资金、产业、人力不断向南疆地区倾斜,依马木·哈力克觉得“有盼头了。”
新疆兵团科技局党组成员、兵团科协副主席徐斌是依马木·哈力克的“结对亲戚”,他2016年送来7只羊,在依马木·哈力克精心繁育下,2018年时发展到20只。
同时,新疆兵团科技局驻51团4连“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队,给贫困户免费赠送鸡苗、教授科学养殖技术,依马木·哈力克抓住机会,学会了养鸡。
看到团场种植能手种蔬菜大棚收入可观,依马木·哈力克边给人家打零工,边主动取经,学会了在大棚种瓜菜。
2019年,他享受扶贫项目资金达7000余元。“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连工作队及连队“两委”,还帮他争取资金建起大棚,并免费提供菠菜、西瓜、番茄种子。
2019年8月记者到他家采访时,他养了1500只土鸡苗、24只羊,有一座蔬菜大棚,还有4棵石榴树,对当年实现脱贫很有信心。
今年4月15日,重访他家。时隔8个月再相见,依马木·哈力克很快认出了记者,他露出灿烂笑容,停下手中的活儿,讲述全家新变化。
果不其然,如今,他掰着手指给记者算去年的收入账:大棚收入9000元,石榴卖了3590元,土鸡卖了4万元,他家收入上了5万元,不仅顺利脱贫,还破天荒有了1万多元存款。
51团经济发展办公室兼扶贫办主任侯松山表示,通过鼓励发展生产、转移就业、享受行业惠民政策及完善低保等,2019年底,51团实现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打了翻身仗,又搬进新房子。去年10月,受益于新疆兵团推进的贫困团场居住区综合整治项目,包括依马木·哈力克家在内的1272户贫困户,从他们年久失修的土坯房,全部搬进60至120平方米不等的砖混结构新平房。
“以前的房子是危旧房,住着害怕、不放心。”依马木·哈力克说,新家100平方米,8万多元由政府补贴,自己只掏了3万元。上厕所方便,洗澡方便,做饭方便,很满意。如今,家里的羊增加到45只,大棚又添了一座,有了去年的经验,他计划今年养3000只鸡。
搞养殖、种大棚,告别贫困的依马木·哈力克忙得不亦乐乎。今年初,他盘算着两个大棚春种瓜,夏种豇豆,秋冬种叶菜。
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他的计划。种子、地膜等农资需从数十公里外的市场购置,可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物资调运困难,春播生产面临“断茬”。
紧要关头,干部们组成“送农资、送服务”小分队,多方协调,把农资拉运到群众家门口,又帮着抢春时、干农活,确保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不误。
记者近日在依马木·哈力克家的两个蔬菜大棚看到,西瓜苗、甜瓜苗和套种的菠菜长势旺盛。据他初步估算,今年种植加养殖收入可达8万元以上。
侯松山说,今年把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放到重要位置,每个连队扶贫工作站的专职扶贫工作人员和扶贫协管员,经常到贫困户家里实地走访,发现返贫风险随时反馈,通过每个月对贫困户家庭进行收入测算,能够做到实时掌握每家收入情况。一旦发现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的情况,将有专门政策进行帮扶。今年已进行了两次全面摸排梳理,目前测算下来,疫情对我们巩固脱贫没有太大影响,我们有信心确保已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可持续增收,巩固住脱贫攻坚成果。
被问及有没有返贫的担忧时,依马木·哈力克连连摇头,他说:“党和国家的政策太好了,派来的干部太好了,现在有挣钱本领了,再也不用过穷日子了!”
说起儿子,依马木·哈力克喜上眉梢:去年他考入广东一所大学,还享受到政府每年给予的6000元补助。如今,女儿在上职专,小儿子读小学六年级,他说,今后最大的心愿就是供3个孩子好好上学。
看到记者要拍照,依马木·哈力克转身进屋,出来时已换上一尘不染的白衬衫。4月春光里,依马木·哈力克一家人面对镜头,笑容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