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4月26日电 题:从“不东不西”到“左右逢源”——“渝西门户”荣昌变身记
新华社记者李勇、赵宇飞
沐浴着明媚的春光,行走在重庆荣昌区,随处可见塔吊林立的开发现场。素有“渝西门户”之称的荣昌,已从重庆、成都中间地带的“产业塌陷区”变身为投资热土,成为重庆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也见证着成渝从“背向发展”到“相向发展”的沧桑巨变。
从区位劣势到区位优势
地处成渝中间地带的独特区位,一度让荣昌尴尬和无奈。长期以来,重庆、成都“背向发展”,荣昌因远离两大城市辐射带动范围,沦为“产业塌陷区”。
“当年招商引资十分困难,园区‘白天晒太阳、晚上照月亮’。”荣昌区常务副区长常晓勇说,不少企业因荣昌“不东不西”的地理位置拒绝落户。
2016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荣昌同年提出“打造成渝城市群新兴战略支点”的发展定位,并一手拆“围墙”,一手建“支点”。
拆“围墙”,即破除行政壁垒,深化川渝合作。几年来,荣昌与内江、泸州等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川渝毗邻地区建立成渝轴线区市县协同发展联盟、举办渝西川东区市发展论坛……合作领域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协同等。
建“支点”,即建设国家高新区、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和争取建设国家货运机场三件大事。
“成渝发展格局的变化,将荣昌‘不东不西’的区位劣势扭转为‘左右逢源’的区位优势,让我们能从区域发展战略高度找定位、求发展。”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说。
从“塌陷”到崛起
走进唯美陶瓷荣昌生产基地,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自动搬运车往来穿梭,将高档瓷砖搬运到指定位置,再装上货车运往各地。
“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希望能兼顾成渝两大市场,因此2017年4月落户中间地带的荣昌。”厂长助理王志军说。
4年来,成渝一体化步伐持续加快,助推荣昌从“产业塌陷区”崛起为投资热土。2016年荣昌签约投资项目270个,合同金额310亿元;2019年签约投资项目345个,合同金额1269亿元。
如今,荣昌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016年的37家增至78家,并跻身全国高端陶瓷主产区行列,荣昌国家生猪市场已实现“买全国、卖全国”,夏布服装生产出口基地已初步形成……
三件大事陆续成为现实。2018年2月,荣昌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2019年,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落户荣昌区;国家货运机场已通过专家预评审。
数据显示,2016年荣昌经济总量仅368.12亿元,2019年经济总量已达652.54亿元,增幅达77.3%。
迈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增长极
在荣昌高新区,重庆西部电子电路产业园建设工地上,数十台大型机械正在不间断作业,一排排厂房已初具雏形。
“这是四川绿然集团投资150亿元的重点项目,投产后将满足成渝地区一半的集成电路需求,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常晓勇说,这将补上成渝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关键一环。
今年初,荣昌又确定了新目标——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增长极。
围绕成渝支柱产业“补链成群”,是荣昌正在推进的重点任务之一。未来,荣昌将重点打造高端陶瓷、新型材料、电子电路板、生物医药、生猪大数据“五个双百亿”产业和装备制造、特色农业、文化体育、食品、服装“五个百亿”产业。
同时,荣昌也在努力补齐自身短板。4月初,国家生猪产业创新中心、智慧城市综合运营服务中心等9个新基建项目在荣昌集中开工,涵盖智慧园区、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方面,荣昌的“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能力将得以提升。
开放通道方面,荣昌正在加快推进国家货运机场建设,将与比利时列日机场合作建设中欧空中大通道,聚合泸州长江港口、内江铁路优势,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国际物流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