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6月25日电(记者赵洪南)由沈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组织的端午诗词联诵于近日在沈阳玖伍文化城上演,带观众回温端午节的历史;“五月榴花照眼明——端午诗词特展”也于近日在辽宁省图书馆开展,带观众领略诗词中的端午节俗与风物……
近年来,随着以诗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升温,欣赏、品诵诗词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节日选择。
辽宁省图书馆副馆长姚杰说,此次展览选取了历代有代表性的端午诗词,通过对诗词的解读,并配以不同时期、不同画家创作的端午题材绘画作品,将端午节的文化和习俗娓娓道来,让观众深切感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姚杰说,历代文人墨客关于端午节的诗词描写颇多,其中不仅有端午节俗,也有端阳的风物,所谓“四时佳兴与人同”,时令风物如榴花、蜀葵、菖蒲、枇杷等成为文人们在诗词中争相吟咏的意象。同时,诗人们也将感恩圣意、吊唁屈原、怀才不遇等感慨借节日的氛围抒发出来,成为诗人一时心境的写照,充实了端午节的文化、历史内涵。
展览中,宋代苏轼的《浣溪沙·端午》,详细地记录了宋代端午节的习俗。“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姚杰说:“在宋代,有端午节这一天草药的药性最强这一说法,所以才会有浴兰汤这样的习俗。”
欧阳修的《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描绘了端午节人们用五彩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沐浴更衣,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饮雄黄酒祛邪避害的习俗。
沈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重温这些端午节诗词的背后是文化的传承,希望通过诗词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