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大战”尚未结束,大考已然开始

时间:2020-06-01 12:11:19 | 来源:半月谈

5月11日,武汉市东西湖区长青街三民小区居民在购买团购菜 肖艺九摄

大疫,也是一场大考。

经历了紧急救治、物资配送、社会管控等一系列应急治理考验后,如何尽快弥合社会创伤、重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引擎,成为全新课题。这需要各级干部总结经验教训再出发,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提升。

“一面镜子”:给队伍建设提出更严标准

基层作风,直接影响党委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关系着抗疫工作的公信力、动员力。

疫情防控中,武汉市委常委打破分工,牵头成立一大批工作小组,发挥党委领导协调能力强、社会动员能力强的特点,承担起最为急难险重的任务。2.34万名各级下沉干部、3万名社区工作人员、超过5万名志愿者参与防控工作……

“只有群众看到了干部,干部赢得了信任,很多疑难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武昌区水果湖街道东亭社区党委书记王学丽说,党员干部多到一线,群众才会把防控人员当成贴心人。

市级领导包区、区级领导包街道、街道干部包社区、社区干部包网格……通过严格落实战时包保体系,武汉市着力让各级干部与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形成合力。

江汉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余志刚介绍,各级下沉干部全力当好居民服务员、政策宣传员、民意调查员,提供送菜送药服务11.2万余次,送诊就医服务9100余次。

武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董丹红透露,目前,武汉市正推进“支部沉社区包小区,干部进社区包楼栋”的机关事业企业干部下沉常态化机制,真正把群众工作落实、落小、落细。

武汉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胡立山说,今后,要特别注重在严峻斗争的实践中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

受访基层干部普遍认为,基层治理在强化党委政府引领作用的同时,还必须不断培育、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居民自治,让群众对社区的概念从“居住共同体”转变为“生活共同体”,进而成为“情感共同体”。

“一把锤子”:给增强本领提出更高要求

在疫情防控中,许多干部想方设法破解难题、取得实效,也有少数干部手足无措、应对乏力。

半月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面对防疫物资统筹、健康码使用等专业性较强的新问题,有的年纪较大的社区干部无所适从;面对社区物资保供压力,有的社区干部处置明显失当。

着眼于提升基层干部的科学素养和管理水平,疫情期间,武汉市委组织部通过网络推送,对全市社区工作者进行“病毒与防护”“突发与应急”“统筹与服务”等6个主题的疫情防控专题网络培训。“后期,如何进一步增强基层干部的履职本领和能力,将是一个大课题。”董丹红说。

强化防控工作,部分老旧小区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相关统计显示,武汉市共有7000多个小区,其中老旧小区2000多个。这些老旧小区绝大部分没有物业管理,小区出入口多、居民结构复杂,封闭管理和物资保障的任务较重。

为此,武汉市探索借助小程序“武汉微邻里”强化社区线上管理和疫情上报,完成3万多次求助帮扶。线下,则在每个单元张贴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等的电话号码,方便居民联系。

江汉区唐家墩街道西桥社区党委书记董守芝介绍,为解决老旧小区治理难题,该社区党组织带领组建 “红色物业”自治小组,健全物业服务功能。

社区在基层治理中的作为和地位在疫情中凸显。为稳定社区工作者队伍、留住优秀人才,今年4月,武汉出台了《武汉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明确待遇保障、职业发展、激励措施等。

武汉市房管局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年起,武汉市将全面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确保改造开工300个、完工265个老旧小区。

“一根尺子”:给机制建设提出更准方向

武汉战“疫”和疫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对基层治理体系的一次全面深度“体检”。在此过程中,高效决策、公共服务、应急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一系列薄弱环节,亟待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解“难”为先,完善基层治理的组织体系是核心。

在武汉战“疫”中,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各定点救治医院、隔离点等,都普遍成立了临时党组织。有了“主心骨”,各项工作迅速有条不紊开展。

受访干部群众认为,为保障组织体系高效运转,还需要真正做到向基层放权赋能,加快制定赋权清单,推动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放到基层。同时,切实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边界,建立健全责任清单,科学规范“属地管理”等。

——手段为要,完善基层治理的支撑体系是重点。

疫情防控中,一套智能管理应用平台在武汉众多社区投入应用。平台整合医院、疾控、公安、民政等单位的信息数据,有效帮助社区工作人员锁定“四类人员”、科学调度转运力量。

诸多受访干部群众认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信息技术,是强化基层治理支撑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抓手。今后需要不断推动实现治理手段智能化。

——补“短”为重,完善基层治理的服务体系是关键。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公共卫生体系中的一系列结构性突出矛盾。一方面,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薄弱,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能力、应对能力存在短板;另一方面,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到位,特别是公共卫生管理碎片化、资源分散化的矛盾比较突出。

根据中央和湖北省委、省政府要求,武汉市将建立高度敏感的新冠肺炎常年监测预警系统,24小时内完成流调、疫点封控等工作。同时,着手研究进一步理顺医药卫生体制,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健全重大疫情、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救治体系。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副院长刘争建议,强化社区(乡镇)医院的硬件建设和人才支撑,优化线上问诊、分级诊疗等方式方法,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夯实基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院长王行环建议,重要的医疗物资,应实行分级储备,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重点医院进行清单式储备。“宁可十防九空,不能无资可用。”(记者 唐卫彬 李伟 梁建强 邹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