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1月15日电(记者李松)隆冬时节,重庆万州区龙驹镇龙溪村千亩茶山云雾缭绕,还是绿油油的一片。重庆渝鸟林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孝胜正和工人一块,忙着在茶叶基地里整地除草。
今年是张孝胜在龙驹镇包地种茶的第六个年头,由于种植技术管护到位,效益还不错。
“种茶可不简单,每个环节都有‘大文章’。这几年多亏了科技特派员指导,才能少走些弯路,少交些‘学费’。”张孝胜口中的科技特派员,就包括重庆市农科院茶叶所研究员钟应富、万州区农业农村委茶叶专家刘翔等人。
龙溪村山高坡陡,过去少有人种茶。为了让这项新兴产业走得更稳当,钟应富等技术人员没少下功夫,经常是蹲在地里,手把手教农民怎么干。
“种茶之初,老张他们确实吃过没经验、缺技术的亏。例如,他们以前单纯认为密植可以提高产量,每亩种下了5000多株茶树,有的地方密到连人的脚都踏不进去了。”为此,钟应富及时给企业指出了问题。
“茶树过分密植,会导致地里不透气、湿度大,容易引发病虫害灾害。”钟应富说,后来企业听了他的意见,把亩均种植数量调减到4000株左右,茶树行间距保持在1.5米左右的标准范围。“这样一来,发生病虫害的几率下降了。腾出了空间,也更方便了农用机械下地操作。”钟应富告诉记者。
龙驹镇是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产业发展薄弱,一直是制约龙驹镇脱贫的难题。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龙驹镇被确定由重庆市科技局扶贫集团结对帮扶。“如何在龙驹做好‘解深贫’这篇文章?我们的想法是充分利用扶贫集团科技资源密集的行业优势,推动科技扶贫,科技特派员钻进山沟,为农民脱贫保驾护航。”重庆市科技局扶贫集团驻龙驹镇工作队副队长骆孟鑫说,如今,在龙驹镇,从茶叶、蔬菜,再到猕猴桃、中药材……“台前”是农民努力在发展扶贫产业,“幕后”都有专业科技队伍,提供技术、管理支撑。
在龙驹镇梧桐村,一只只健壮的芦花鸡被放养在山林间,有的扑腾着翅膀,快速穿梭在树丛中;有的则悠闲地徘徊在草棚鸡舍中,一会儿啄食,一会儿“打个盹”……
“芦花鸡可是我们专门从山东省汶上县远道引来的‘扶贫鸡’”。重庆铭森晟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牟桔丰说,这种鸡抗病性强、肉质好,很适合在万州本地养殖。
目前,铭森晟祥公司在梧桐村的芦花鸡养殖规模达到1.2万只,还带动了周边400多户农民分散养殖了4万多只。
“从科学确定每亩地的养殖数量,到配制适宜的颗粒饲料……为了解决芦花鸡适应性、原生态养殖等问题,重庆三峡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的专家几乎全程跟踪服务我们这个项目。”牟桔丰介绍。
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支持……这些过去在龙驹人眼中还很陌生的字眼,也在“走”向田间地头。其中,芦花鸡良种被引入龙驹后,已成功创建国家级芦花鸡保种场西南基地。铭森晟祥公司也被评为重庆市农业科技型企业,并获得400万元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授信。
牟桔丰说:“芦花鸡是‘扶贫鸡’,如今又插上了科技金融新‘翅膀’,一定能‘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