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中国PPI、美国CPI连环冲击股市,北向资金5月踌躇不前

时间:2021-05-13 10:44:19 | 来源:第一财经

进入5月,北向资金变得踌躇不前,5月至今(截至5月12日)净流出5.45亿元。4月下旬,北向资金进场抄底的消息还一度引发关注,当月北向资金单月净买入金额达到了526亿元,为今年以来单月最高。

北向资金近期在担心什么?5月12日,北向资金净流出4.28亿元,本周累计净流出11.1亿元。当晚公布的美国CPI数据同比增4.2%,预期 3.6%,前值 2.6%,数据刷新10年新高。前一日公布的中国PPI数据亦超出市场预期。从具体配置方向看,北向资金对近期表现活跃的顺周期板块展现了浓厚兴趣,钢铁、石化、煤炭等行业均获得北向资金净买入,但A股指数整体仍停滞不前。在这一阶段,市场主要担忧,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对企业盈利能力带来负面影响;原材料涨价引起通胀,进而传导到消费品,使得货币政策易紧难松,从而对股市形成压制。

此外,“卖在5月”的魔咒似乎也已在美股市场应验,不排除这可能导致国际资金因避险情绪而流出A股。

来源:通联数据

国际市场演绎“卖在5月”

在美股市场,著名的“卖在5月”效应多数时候都曾应验。其大意是说,股票市场当年11月到来年4月的回报通常高于当年5月到10月的回报。原因是,夏季的半年里,人们“不在办公室”或出门度假导致回报率较差。到冬季月份,人们“回到办公室”时回报率回升。因此,相对于冬季月份,夏季月份的回报率较低或为负值。近期,随着通胀担忧攀升,国际市场波动不断,“卖在5月”已经上演。

5月11日,中国发布的PPI数据加深了市场的担忧。4月,中国PPI同比上涨6.8%,是2017年以来最高点。5月12日,美国发布CPI数据,更加令市场震惊——此前市场对美国4月核心CPI的普遍预测是环比增长0.3%,这是1999年以来首次超过0.2%,但结果竟是0.9%。CPI数据公布后,纳斯达克100指数期货跌幅扩大至1.5%。10年期美债收益率短线跳涨,晚间报1.65%。

13日,美国还将发布PPI数据。虽然美联储此前始终坚称通胀的上升属于暂时现象,然而面对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市场正在质疑这样的观点。

本周美股明显已经提前进入抛售模式。周一,先是科技股暴跌,去年的“牛市旗手”ARK旗下的旗舰基金ARKK重挫5.2%,该基金从年初的峰值已经累计回撤35%。周二,抛售延伸到了对经济更为敏感的公司股票,西方石油公司、美国石油公司和皇家加勒比等公司股价盘中一度下跌3%以上。大型成长型公司的股价也大幅下跌,特斯拉周一大跌7%后再度下挫1.88%。

A股有无“卖在5月”的问题?瑞银证券A股策略分析师孟磊日前对记者表示,部分投资者开始思考是否需要在5月降低风险敞口。不过,从过去10年的数据来看,中国股指并未在5月体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疲软。2011年以来,沪深300指数和MSCI中国指数在5月出现下跌的次数分别为4次和7次。两者的平均回报分别为0和-2%,其中MSCI中国在2012年5月(全球市场下跌)和2019年5月(贸易摩擦升级)被外部冲击所拖累。

但是,短期内,国际投资者仍在警惕一些潜在的负面因素——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可能推升通胀预期,进而加剧投资者对美联储货币收紧的担忧;中国PPI可能进一步大幅反弹,对部分中下游企业的利润率造成一定压力;5月利率债供给增加使国债收益率面临上行风险。

A股5月依然偏向谨慎

总体看,股市在选择方向,5月依然偏向谨慎。

若海外股市变盘,A股恐将调整。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对记者表示,美国经济增速有望在二季度触顶,美股盈利也将同步触顶。这意味着从去年开始推动美股一路上涨的宏观经济和企业盈利将难以为继,市场走势面临考验;其次,拜登政府上台的政策利好基本兑现,而政策利空正在途中。拜登政府上台后陆续推出近3万亿美元的纾困计划、近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推动股市持续走强,而即将推出的加税计划则是利空。最后,美股持续上涨后,估值风险加剧。当前标普500指数的预期市盈率是22倍,历史均值是15倍。最后,从去年一季度至今,标普500指数涨幅超过60%,但期间并未出现明显的调整。“投资者犹豫不安,不知是见好就收还是继续持有。假如海外股市下跌,A股不太可能置身事外。”他称。

北向资金净流出,境内资金增量也有限。受A股调整影响,前4个月基金发行“前高后低”,每月减半。1月新发行基金共5661.7亿份额,2、3月份下滑到3101.5亿和1553.1亿份额。4月份A股震荡,投资者更是持币观望,新发基金前三周下滑到368.6亿份额,不足3月份的四分之一。

此外,一季度上市公司财务大幅改善,但市场反应平淡。吴照银表示,根据2412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统计发现,一季度每股收益增长率中位数是61.9%,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增长率中位数分别是47.1%和72.4%。上市公司财务表现如此优秀,但股市反应平淡。市场明显在犹豫,投资者在等待时机。

未来几个月,市场将进入企业盈利数据真空期。海外疫情方面,疫苗供给是否可以迅速提升、对各类病毒变异是否有效还有待观察。这也是为何近期国际投资者仍主要超配材料、工业和可选消费等最具有盈利确定性的顺周期板块。其中,工业和可选消费一季度业绩超出市场预期的幅度均居各板块前三。

如何备战通胀攀升?

眼下,市场最关心的问题仍在于,投资配置应该如何为通胀攀升做好准备?

渣打中国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通胀上升初期,价格上涨往往会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率和盈利能力。“通胀预期上升,可通过预期现金流和贴现率这两个因素,对资产价格产生不同的影响。”他称。

在这轮涨价潮下,企业的生存现状千差万别,上游原材料相关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得到明显改善,中游制造业中机械设备、建筑行业、轻工制造和汽车板块受商品价格的影响较小,毛利率水平也相对平稳。而与终端需求更为贴近的下游消费品行业的盈利能力则岀现下滑,典型的如纺服和家电行业,下游行业成本转移能力偏弱。此外,大企业因为具备采购规模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优势,能够将成本压力向上下游进行有效传导。例如,对于可口可乐这种消费品行业巨头,原材料占总成本的比重其实并不大,其他渠道、广告、运输成本支出才是大头。同时由于规模效应的存在,大企业在原材料涨价阶段反而可以通过趁势涨价从而达到提振其自身业绩的目的。

除了配置受益的股票,王昕杰认为,另一种解决方案是将债券配置向“信用”资产(公司债和新兴市场债券)倾斜,这些资产的收益相对较好,期限较短,如发达市场高收益债,或可转债及亚洲美元债。这些信用债类别通常对增长预期的变化敏感,在增长改善的环境中应该会表现良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