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凉风习习,坐落于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的古田会议会址,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背靠社下山,正前方是一片荷塘,这是一座单层歇山四合院式的宗祠建筑,用搪瓷烧制的“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大字格外显眼。
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杭古田召开,史称“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龙岩位于福建西部,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域,是毛泽东思想重要发祥地、红军长征重要出发地之一,享有红军故乡、红色摇篮、红旗不倒“三红”的美誉。
今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革命老区迎来重大发展机遇。龙岩市委书记李建成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龙岩将牢牢把握这一重大机遇,紧紧围绕“建设闽西南生态型现代化城市,打造有温度的幸福龙岩”的目标定位,抓紧抓实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创新兴市、依法治市、幸福龙岩建设五大关键工作,努力走出一条龙岩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康庄大道。
传承闽西红色基因
如今的古田已成为红色培训的重要基地,近70个部队、军事院校均在古田设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教学实践基地。
“共建教育基地不能仅是简单授予一块牌子,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古田会议纪念馆副馆长陈金娥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目前,共建教育基地侧重于红色传统文化的教育,包括在古田参观会议旧址群、听讲座;另一方面,纪念馆也会组织队伍外出宣传,走进高校、走进军营、走进机关。
为进一步用好红色资源,2019年11月,龙岩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古田梅花山文旅康养试验区。该试验区主要从红色旅游、红色培训、红色研学这“三红”产业着手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封闭运行、自求平衡”原则,由龙岩市文旅汇金公司和古田建发公司代表市、县组建的古田圣地旅投公司统一负责项目的招商、建设、投资、运营和管理。
试验区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领域,2020年重点实施项目27个,总投资超过60亿元,其中6个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
今年1~4月,古田旅游区接待红色旅游超66万人次,红色教育培训班182期。古田管理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黄裕珍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红色旅游的成效十分显著,比如今年刚打造起来的一个新景点——千亩花田,开园1个月内接待游客超过12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超过1000万元。”
“接下来,古田将大力发展餐饮、住宿、娱乐等第三产业。尤其是针对一些中长期的培训班学员,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古田对他们的吸引力就会下降,所以我们也在加快实施景区综合提升工程、文旅小镇、美食街等项目建设,完善夜间经济产业。具体而言,一方面将通过古田圣地旅投公司这个平台与其他企业合资建设,另一方面,发动群众利用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或者农家乐。”黄裕珍说。
2020年,古田镇常住人口达20386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863元。古田镇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梅花山获批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
“林改真好,林下有宝”
生态优势是龙岩发展的最大优势。作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龙岩境内拥有梅花山、梁野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79.39%。如今,林下经济已经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谢春荣是龙岩市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的脱贫户。此前,家中因病致贫,六口人只有他与妻子两个劳动力。在2015年的时候,谢春荣还在村里打着散工,肩上还扛着贷款。
但如今,说起自己在做的“生意”,谢春荣如数家珍:“种灵芝,种猕猴桃,采红菇,养蜂……”去年,谢春荣一户人实现年收入超10万元,除了用于家人吃饱喝足穿暖外,谢春荣还在不断投入,扩大产业规模。
紫灵芝是捷文村的主导产业,种植规模达2500亩,占全县林下仿野生种植紫灵芝面积的四分之一,预计今年有望突破3000亩。为此,捷文村还专门建设了林下经济展销中心,搭建起灵芝产品销售平台。
武平县万安镇副镇长何明泽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灵芝的收益非常快,当年种当年收,一年收两次,而且种下一次可以保障3~5年,虽然到后期量会逐渐减少,但基本上是有保障的,只需要补植或补种就可以了。此外,灵芝的市场也在逐步打开,尤其是依托捷文村比较良好的生态,消费者对灵芝品质比较认可,在全县来讲,卖出的价格是比较好的。”
在发展紫灵芝产业的过程中,捷文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先后打造紫灵芝、富贵籽等林下特色种养基地6个,成立专业合作社4家、村级公司1家。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6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008元。
“我们还将继续扩大紫灵芝的种植规模,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林农自己种植,比较分散;二是通过吸纳农户以合作社的形式种植,这也是最主要的模式,约1000亩;三是以村办企业的形式种植,我们引进了一家生产灵芝产品的龙头企业,但企业自己种植的部分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因此企业也会向合作社和农户收购灵芝。”何明泽说。
2001年,捷文村在全国率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国第一本新版林权证在此诞生,经验做法先后被省、国家出台的林业改革文件吸纳,被誉为“全国林改策源地”。当地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林改真好,林下有宝”。
2020年,武平县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150.12万亩,实现产值36.5亿元,同比增长6.75%。2013年以来,带动农户3.1万户发展林下经济,2020年林下经济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4.7万元。
与此同时,森林资源也得到了保护。2020年,武平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9.7%,比2015年增加了1.81%;森林蓄积量2487.2万立方米,比2015年增加453.8万立方米。
老区与湾区联动发展
郑和平是龙岩长汀人,年轻时前往东莞创业开电子厂,一待就是近30年。2018年,他回到家乡投资建厂,成立了福建景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坐落于福建龙岩高新区长汀产业园区,去年年底正式投产。
为什么选择把工厂迁回家乡?郑和平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我们在东莞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成本非常高,包括人工成本、租金成本,但更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招人难。”
“目前正在全方位招聘员工,普工和技术工都需要,特别是研发工程师,未来将把重点放在研发。在新招到的研发工程师中,有一个也是长汀本地人。”郑和平透露,从去年年底开始招聘员工到现在,已经招到了160名,接下来计划把东莞工厂80%的业务逐步迁到长汀,争取到今年年底员工数达到500人。
“目前的招聘情况基本达到预期,也证明选择在家乡投资建厂是正确的。”郑和平表示,“在回乡投资建厂过程中,政府给予了很多支持,我们周边的设施都是政府帮忙筹建的,在签合作协议的时候,答应的事情也兑现了,这增加了可信度。当初投资建厂时也考虑到产业链和物流是否能跟上的问题,虽然目前来看相关上下游产业链比较弱,不够完备,但这也在意料之中,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配套企业在这边投资建厂。”
据了解,该园区主要发展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稀土精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至2020年底,园区共落户企业37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3家,亿元以上企业23家,从业人员近2万人。
毗邻广东,龙岩近年来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老区与湾区产业合作不断走向深入。
龙岩市商务局副局长陈长帮在今年5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一两年来我们在承接湾区的产业转移过程当中,有223个项目落户到我们龙岩革命老区,其中10亿元以上的项目达到26个,为我们老区的发展注入全新的能量。”
根据《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将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纳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和经济区、城市群、都市圈相关规划并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加强革命老区与中心城市、城市群合作,共同探索生态、交通、产业、园区等多领域合作机制。其中,支持龙岩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产业合作试验区。
“十四五”期间,龙岩将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打造区域经济分工协作的新增长极。其中,将完善区域招商引资机制,推进合作园区建设,开展常态化专项招商;以产业链合作带动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的机械装备、有色金属等产业的下游应用、核心关键零部件生产行业等投资设厂,推动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区域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