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美国阿尔茨海默药获批有望加速中国神经类药物研发投资

时间:2021-06-08 19:44:26 | 来源:第一财经

在美国FDA批准了Biogen公司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Aduhelm后,周一收盘该公司股价飙涨38%,股价逼近400美元,创下六年多来的最高水平,市值增加超过160亿美元。

受此影响,美国开发阿尔茨海默病疗法的公司股价也都大幅上涨,礼来股价大涨10%,AC Immune公司股价大涨27.7%,Anavex生命科学公司股价上涨近8%。

投资人认为,FDA对20年来首个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批准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可能会重振全球投资者对于神经药物研发的生物技术和医药公司的兴趣。

中国市场规模数百亿元

在中国,相关领域的研发也正在加速进行。今年4月,赛神医药(SciNeuro Pharma)宣布与礼来公司签订独家许可协议,在大中华地区对一种被称为“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的靶向疗法进行开发和商业化。

赛神医药是一家聚焦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的中国初创公司,创始人利民博士曾担任GSK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全球神经系统药物研发主管。2020年1月,利民创立了赛神医药,并于去年12月完成1亿美元A轮融资,领投方包括礼来亚洲基金、Arch风险投资,博裕资本、General Atlantic、红杉资本中国等参与投资。新一轮融资被用于建立和发展中枢神经系统(CNS)药物。

利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利用生物技术和人类遗传学的知识开发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以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为中国和全球患者提供治疗方法。”

在评价Biogen药物的获批给全球生物医药行业带来的促进作用时,利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认为真正重要的是,这标志着中枢神经系统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突破。”

Biogen最新发布的Aduhelm定价为每年5.6万美元,远高于分析师预估的1万-2万美元的估价区间。对此,利民表示:“我们认为从研发的巨大投入来看,这是合理的。虽然目前药物的治疗成本仍然很高,但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患者将会受益,药物的价格也会下降。”

国投瑞银基金医药行业分析师张宇初认为,美国FDA批准Biogen阿尔茨海默药的消息对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会进一步推动创新,从投资角度来看,创新药和研发外包板块将会受益。

张宇初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人数接近千万,假设每年治疗费用1万-2万元,参照心血管病等慢病20%-30%的治疗率,潜在市场规模至少在200亿至600亿元。”

多个中国团队探索新靶点

目前,包括Biogen和礼来公司在内的西方跨国制药巨头都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标志物聚焦在β-淀粉样蛋白,但中国一些研究团队已经开始尝试不同的机制和靶点。

中国生物医药初创公司索元生物早在2019年就获得了芬兰奥立安集团(Orion Corporation)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ORM-12741(后命名为DB105)的授权。索元生物董事长罗文博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项目大多聚焦于β-淀粉样蛋白,DB105瞄准了一个新的靶点,也就是α-2C肾上腺素受体(AR)。”

他还表示,尽管制药行业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研发已有大量的努力,但索元生物仍然相信可以利用其特有的生物标记物平台,开发出和DB105疗效相关的生物标记物,用精准医疗的手段为这一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提供突破性的治疗方案。

总部位于上海浦东的日馨医药科技公司也正在专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工作,特别是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和治疗进行药物的研发。

上海日馨医药总经理曹纬在本月初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今年日馨医药将有两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全新结构的原创新药进入国际临床研究。首个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中、美两个二期临床研究均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望实现中国人自主原创理论的新药研究从0到1的突破。”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日馨的靶标是由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脑科学研究院教授钟春玖团队提出的,这是一种不同于市场现有靶标的全新机制。研究团队发现,一种叫作硫胺素焦磷酸激酶(TPK)的物质表达减少, 是阿尔茨海默病特异性的表现。

由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主任袁钧瑛经过20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一种称为“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的全新机制和靶点,并基于此开发了RIPK1抑制剂,目前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该靶点也成为全球很多跨国药厂正在研究的热门靶点,百济神州联合创始人王晓东成立的新公司维泰瑞隆也在就该靶点进行相关药物的研发。

神经系统药品是中国药物研发投资的重要领域,但目前主要集中于脑卒中、麻醉镇痛等细分领域。由于阿尔茨海默病致病机理不明确,成药难度大,研发风险高,相关领域研发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

WIND中国临床试验数据库显示,目前中国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二期和三期临床仅5项,分别来自上海绿谷、长春华洋、黄海制药、绿叶制药、振东安特;并且2015年以后拿到临床批件的企业仅有上海绿谷和长春华洋两家。但包括恒瑞等本土巨头医药企业正在相关领域进行早期临床布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