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街头路障引发的设计思考,它为什么不能用来坐着?

时间:2021-06-23 13:44:41 | 来源:第一财经

在北京上班的时候,张宁每天都会路过团结湖附近的老小区,早上总有一群人坐在门口的路障上高谈阔论。这些城市里再寻常不过的墩子隔绝了车流与行人,并成了大爷大妈天然的社交客厅。他们就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互道家常,吃了什么,家里又发生了什么。

张宁和杨亚非经常随手就掏出手机记录下来,这些日常生活的小片段后来进入木木美术馆,成为展品“每个墩子都可以配个屁股”(Have a seat)。最近,他们又带着“公私合用”系列登上设计上海TALENTS板块。这些面目模糊、概念不清的设计吸引了不少好奇目光。比如,看着是柜子但横过来可做展台,连张宁和杨亚非也没法定义,只称呼它“那个高的、橙色的柜子”。又比如,人们熟悉的公共座位,上下相叠翻转过来就成了巧妙的桌子。

杨亚非和张宁带着“公私合用”系列参加设计上海TALENTS板块    摄影记者/李昊

设计师张宁和艺术家杨亚非想要反思:当“设计”被越来越多地强调,产品的功能和价值也越发狭隘而固化,同时产生了大量的浪费和重复,这样的工业代谢物有没有更多可能?这是两人成立共代谢工作室的原点。“设计师能不能退后一步,不要去设计这么多东西,而是发现人们最真实的需求,把选择权留给使用者,不需要界定得那么清晰,椅子的职能不一定只是椅子,它也可以成为各种各样的状态。”他们告诉第一财经。

在TALENTS板块策展人周宸宸看来,共代谢工作室通过公共艺术来参与设计与空间,进而参与社会议题。“他们的出发点不是让产品达到量产,而是先看待一个社会问题,去体现和揭示,最终形成了什么就是什么。这些实物只占整体设计的百分之三五十,其他的你得通过照片资料,通过他们的讲述,才能看到整个设计。”他告诉第一财经。

帮这群有想法的年轻设计师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是周宸宸在设计上海发起TALENTS板块想要做的事情,展览之外更长远的目标则是,创造一个设计师能够良性发展的生态系统。“我们的目标不是对接企业和设计师,第二年直接产生效益,这样的结果不会很好。更要规避的是,把年轻设计师当成噱头,消费、利用他们。”

模糊功能边界

四通八达的路网串联着街区,为了防止机动车乱入,一些道路的尽头常常孤零零地堵着几个路障。当行人在歇脚的时候找不到公共设施,这些现成的墩子便“提供了生理和心理上的缓冲”,“仿佛是0.31平方米的避难所,仿佛是4平方米的城市客厅”。

被现代化重塑的城市中,公共空间的尺度被进一步放大,从而压缩着属于个人的空间。杨亚非很怀念过去的连廊建筑,人们聚在开放的环境中自在相处,现在这样的场景正越来越少。“人是需要缓和的空间的,介于公共和私人空间。累了就找个墩子坐下,这是很本能的反应,好比大猩猩坐在石头上。反观现在的设计过于控制,限制太多。”

于是,他们来到车水马龙的街头,记录下人们自然而然坐下的有趣瞬间:在北京路障最密集的姚家园路,人们用各种姿势将路障踩在脚下;而在望京地区,公共座椅备受冷落。这一随手拍行为后来成了工作室的日常摄影观察项目,每每来到一个新城市,两人总会不自觉地找些墩子坐下,朋友们也会顺手发来最新组照。

通过再设计、再生产,这些回收来的路障变身“每个墩子都可以配个屁股”——货箱绑带缠绕着不锈钢墩子和其他工业废料,拼贴成了一个新装置。它在美术馆展出的时候,观众们总是面带疑惑地走走看看,“这是什么?当一些人提出这个问题,我们就成功了一半。”他们想要探索更多艺术化的可能性,“想要寻找这样的物件并通过新组合的方式,让它们进入新的使用场景,模糊使用场域,让街头和室内、工业和日常重新和解。”

张宁在伦敦艺术大学坎伯韦尔艺术学院读研时,研究的方向就是模糊的功能、形式、语境与人类行为和空间的关系。她将自己对“改造设计”的兴趣源头,归结于童年物质缺乏时期对物尽其用的体验。节俭的奶奶经常拉着她一起DIY小物件,光一只袜子都有好多种玩法,这种“开放性”影响至今。她有阵突发奇想做一件家具,就买个网放在书架上,挂上乱七八糟的东西,结果成了她家猫最喜欢的爬架。

构建设计生态

参展设计上海的几天,共代谢工作室这些兼具实验性和艺术性的设计产品收到了各种各样的反馈。“很有意思,观众可能会被表面的酷炫所吸引,但理解之后又不觉得我们的东西是开玩笑的,反而是偏严肃的。”杨亚非说。

在今年的第二届TALENTS,既有倾向市场的成熟产品出现,也有偏艺术的泛概念设计,从跨界男装设计的药剂师到因疫情滞留国内的荷兰设计师,14组新秀在这个被白色围布环绕的孵化场,静待蝶变。

BULBOUS STUDIO SAIN    摄影记者/李昊

和现有的助推力量相比,设计上海TALENTS板块并不以产品来定义设计师,而是更关注这群成长中的年轻人。他们的作品可以不够成熟,不熟悉商业规则,“不知道油门深浅”,但他们展现着独树一帜的新意与无畏。在周宸宸看来,必然会有一些人的产品转化相对好,另一些人则专注用设计来解决问题,大家都有各自的局限。“但如果有一个设计环境,能够让这些人快速测试、快速磨合,从而快速试错、快速讨论,逐渐得出一个规律,我们需要建这样一个生态场。”

过去几年,周宸宸和他的FRANK CHOU DESIGN STUDIO都站在了高光下,他频繁出镜、游走于各个展会、热衷牵手商业,甚至有人直言他是“网红设计师”。周宸宸并不介意这些声音,在他看来,如今的设计界看似繁花似锦,但实则年轻设计师很难拥有既公平又开放的锻炼机会,往往只能独自摸黑前行,突围者十不存一。

“我的成长伴随着展览,前前后后跟我一起的设计师不下1000个,几乎都消失了,为什么?没有一个平台能够真正帮助他们解答职业过程中的困惑,只是简单粗暴地把他们放在台面上,过早地面对高光,但实际上新人设计师往往还处于很拧巴的状态,没有办法承载这些,那就需要很多的环节去帮助他们建立社会性,以及各种专业能力。”

在他的设想中,TALENTS是一个持续的扶持,这个设计生态圈里的参与者除了设计师,还有品牌、平台、媒体等各个角色的推动。“设计的左手是商业,经常有年轻设计师问我,怎么平衡商业和自我,不要想这个问题,只要是设计师,就不能脱离商业去解决问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