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不仅给中国疫苗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也带来了研发能力和产能的挑战。
7月15日,在第三届“疫苗创新论坛”上,中国疫苗行业协会会长封多佳表示,中国疫苗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是新型疫苗的研发能力的挑战;其次是真实世界效力的挑战;此外,还有疫苗产能以及疫苗质量安全水平等挑战。
在7月16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介绍称,截至7月份,我们现在的疫苗生产产能达到了50亿剂,到现在为止,已经实现了14亿剂的供应。同时,供应国外也达到了5.7亿剂。
在封多佳看来,作为单品种疫苗的50亿剂产量,将是当前我国其他所有疫苗年产总量的7倍以上。此外,新冠疫苗接种也是第一次出现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预防接种。这都将导致疫苗产业链发生巨大变化:国产设备、材料,装备和工程等自主保障能力大大提升,在助力国产疫苗走向世界的同时也向全世界推介了自己。
目前,我国生产的新冠疫苗约占全球产量的2/3。封多佳认为,这给疫苗产能带来的挑战,不止产能还包括产率,产能方面挑战着产品的工艺水平和效率,产率更挑战着全过程的组织安排、资源调配等综合能力。从质量方面看:一方面是对疫苗自身安全有效性的检验,另一方面是对生产、流通和使用全过程的安全质量保障能力的检验。从使用范围看,不仅是第一次覆盖全国人口的超级规模,而且更是作为全球公共产品。
与此同时,随着病毒的变异,疫苗的保护效力和及时跟进的研究,同样是对疫苗产品的挑战。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李琦涵在论坛上表示,新冠疫苗的研发,需要考虑如何提高免疫人群的抗体水平和对变异体的免疫识别,需要深入研究疫苗抗原有效升集团免疫反应的机理,探讨能够有效诱导高效特异性和高水平抗体的抗原结果,寻找能够在目前大规模人群中诱导出针对已出现和将要出现的变异体毒株的免疫屏障的疫苗技术途径。
目前Delta在其他国家的传播有增强趋势,中国的输入性风险仍然很大。为了更好防控新冠疫情,进一步提升新冠疫苗在防控中的作用,是当前科学家正在努力攻关的重点,包括中国。
除了面临病毒变异的挑战,封多佳认为,疫苗上市后的真实世界效力也是一个大挑战,包括上市后的再评价、对于强化免疫的续惯方式、不同疫苗混合接种效果,乃至疫苗免疫持久性和应对变异的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