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废塑料回收利用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经验,却一直在国际上没有足够的话语权。究其原因是缺乏一套完整的再生塑料标准体系和相关配套的认证体系。”在本月16日至17日召开的“2021绿色再生塑料供应链论坛”上,有专家说。
我国是全球塑料生产和消费大国。根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此前发布的报告,2020年全国产生废塑料约6000万吨,其中回收量约为1600万吨,废塑料总体回收率为26.7%。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电商、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的迅速发展,塑料制品的用量逐年增加,由此带来的废塑料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再生资源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原生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再生资源,既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排放,又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论坛上,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会长许军祥说。
他说,塑料的原材料是石油,如果可以使更多的塑料进入再利用环节,将有效减少初次生产过程的碳排放,提高废塑料价值。
我国是全球塑料生产和消费大国,2020年全国产生废塑料约6000万吨。摄影/章轲
数据显示,每回收利用1公斤废塑料,相当于减少使用2-3公斤的原油,可减少固体废弃物填埋0.53公斤。
许军祥介绍,目前,我国再生资源领域的许多问题归因于供应链。一些非法拆解往往占有供应链,形成不规范的产业链条,加之相关税收政策及监管不到位,导致再生行业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对行业的发展壮大十分不利。
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快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引导生产企业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加强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金属、废玻璃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回收利用率。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秘书长王永刚介绍,美国和欧盟已制定各自的关于塑料制品设计回收的相关标准,中国也应该自行建立塑料产品设计回收标准体系。标准体系应充分发挥中国产业优势,真正解决提高回收率和再生高值化的问题。
王永刚介绍,为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和产品的标新立异,很多塑料制品的设计从材质、颜色、标签甚至到形状,都多样化且复杂,这对废弃后回收的效率和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也影响了废塑料回收率的提高。
“大家无需‘谈塑色变’。从理论上说,所有的废塑料都是可以回收的,关键是有没有完善的回收体系和再生措施。”王永刚说,如果从后端废塑料回收体系和再生环节出发,在前段塑料制品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易回收性和易再生性,就能从根本上提升其循环利用的比例,减少废塑料的产生量。
随着电商、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的发展,塑料制品的用量逐年增加。摄影/章轲
2020年6月,中国石化联合会和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共同成立了绿色再生塑料供应链联合工作组,携手上下游31家企业行业探索再生塑料的合理再利用新模式,这也是国内第一个为推动塑料循环经济而成立的产业链平台。
王永刚介绍,该平台成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基于我国废塑料回收再生存在的现实问题,制定塑料制品易回收易再生设计和评价标准,规范引导塑料制品的设计转向易回收、易再生。
论坛期间,上述机构还发布了易回收、易再生塑料制品标识和《塑料制品易回收、易再生设计和评价》。“如果在塑料制品上看见蓝色的‘回’字图案标识,请放心使用。”标识应用小组组长何智亘说。
美团外卖青山计划项目总监田瑾表示,这一标准为产业搭建了规模化、常态化、规范化的回收链条,“美团已根据这一标准,制定了外卖塑料包装细则。”
王永刚表示,下一步,将建立一套完整的塑料回收产业标准体系,以及认证体系和检验体系,将推广产销监管链的做法,利用大数据监控废塑料的产生、收集、储运、回收和再利用等环节,避免非法处置以及污染物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