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降低企业负担,中国近些年对部分增值税留抵税款予以退税,但一些欠发达地区基层市县财政收入紧张,退税面临较大压力和困难,影响了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执行效果。今年多位全国政协委员的提案就涉及上述问题,并给出建议。
近日,财政部公开了上述政协委员提案答复函。财政部回应称,2019年国务院调整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地方分担机制,实行分担机制后,基层财政退税压力有效减轻,有利于退税政策落实到位,确保企业及时充分享受减税降费政策红利。
而针对个别市县存在的退税负担压力大现实问题,财政部称将下一步指导各地省级财政研究完善省以下留抵退税分担机制,采取调整收入划分、库款调度、先垫付后结算等措施,进一步缓解市县留抵退税压力较大的问题。
财政部还表示,将认真吸纳各方提出的关于完善留抵退税分担机制的合理意见,及时研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解决分担机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增值税是中国第一大税种,年收入规模一度达到6万亿元。当增值税纳税人当期销项税额小于当期进项税额不足抵扣时,便会形成留抵税额。
2018年以前,企业的增值税留抵税款只能结转下期抵扣,而不退还给企业,这就占用了企业现金流,增加企业资金压力。2018年以后,增值税留抵退税范围和力度不断加大,目前所有行业实行了增值税留抵税额增量部分给予一定比例退税,并对先进制造业给予更优惠退税政策。增值税留抵退税规模已经达到千亿元级别。
但在实践操作中出现了地方退税分担不均问题,一些发达地区征税多,却由欠发达地区退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的通知》,明确增值税留抵退税地方分担的部分(50%),由企业所在地全部负担(50%)调整为先负担15%,其余35%暂由企业所在地垫付,再由各地按上年增值税分享额占比均衡分担,垫付多于应分担的部分由中央财政按月向企业所在地省级财政调库。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由于增值税中央与地方是五五分成,因此对地方50%的部分进行调整。这项政策目的是让增值税收入多的省份承担更多的退税金额,均衡省份间退税负担,使得退税制度更加公平合理。
近日,财政部网站公开的三份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案答复的函,回应了相关问题。
财政部称,中央与地方按“五五”比例分担留抵退税,与现行增值税中央与地方“五五”分享的收入划分体制相对应,遵循了收入分享与退税分担相匹配的原则。各地财政负担的留抵退税由50%调整为先负担15%,强化了退税地的责任,有利于避免道德风险。其余35%由全国地方财政按分享额占比均衡分担,有利于减轻集中退税压力,体现了收入分享与退税分担的匹配。
有地方财税官员指出,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下,部分地区囿于有限的财政收入规模,地方财政在实施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时面临较大的压力和困难,尤其是一些地方部分初创期企业留抵税额巨大所带来的矛盾更为突出。虽然财政部等部门出台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但目前的财政处理方式未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退税的困难。
为了解决地方财政困难,有政协委员建议财政部增设增值税留抵退税专项转移支付来解决。
财政部回应称,考虑到,中央与地方按“五五”比例分担留抵退税,与现行收入分享体制相对应,体现了收入分享与退税分担相匹配的原则,而且国务院明确要求严格控制新设专项,如果为增值税留抵退税单独设立专项转移支付也容易引起其他同类问题攀比,因此,对目前地方个别基层市县出现的退税压力较大的情况,宜立足现有财政体制和资金渠道予以解决。
财政部认为,近年来,中央财政充分考虑减税降费政策给地方带来的减收压力,进一步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缓解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地方可以将中央财力性补助资金统筹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缓解留抵退税压力等。
也有政协委员建议按照增值税缴税地和退税地按比例分担退税。
对此,财政部回应称,增值税属于流转税,由于流转环节多、流转过程复杂,一项退税可能涉及多种商品,一种商品可能涉及多种原材料和多个缴税地,目前技术手段还难以支撑对留抵退税逐笔逐项追溯其缴税地,因此,由缴税地和退税地按比例分担的设想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大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