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网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上海25万亿国资改革:有序推进混改,要抓住一个关键

时间:2021-09-21 19:44:28 | 来源:第一财经

作为地方国资重镇,上海目前地方国资总额已经超过25万亿元。接下来,为更好发挥国资国企稳增长、促发展的“压舱石”“稳定器”作用,上海要推动国资国企实现新跨越,再上新台阶。

9月18日举行的上海市国资国企工作会议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新起点新征程,上海要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就要充分发挥国资国企在全市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紧紧依靠国资国企这支重要力量。

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海地方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3万亿元,同比增长21.9%;实现利润总额1917.66亿元,同比增长37.8%;上海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5.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9%。

根据《上海国资国企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到“十四五”末,上海市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30万亿元,区属国企资产总额达3万亿元。

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

上海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杨建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国资国企是上海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在当前情况下,上海要实现稳定增长和新的突破,国资国企尤其要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20102.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4.8%,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

上海市统计局的分析显示,总的来看,上半年上海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加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但同时,由于全球疫情持续演变,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上海全市经济稳定恢复发展的基础仍需巩固。

上海国资国企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是坚决执行重大战略的骨干力量、经济转型升级的可靠支撑力量、深化改革开放的积极参与力量、改善民生的坚实保障力量。李强在上述会议上指出,既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又要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通过重大科技创新突破、重要资源开放共享等发挥好正向外部效应,为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更好赋能。

“增强国有经济的几个力,竞争力是放在第一位的。”杨建伟说。

上海市国资委官网显示,目前市管企业为41家,包括21家市场竞争类、6家金融服务类、14家功能保障类企业。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对上海而言,需要不断优化国资布局结构。年初的数据显示,上海国资85%的新增投资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等领域。

此次上海市国资国企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提出了三个“相适应”——确保始终与增强城市核心功能的需要相适应,与当前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趋势相适应,与上海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的整体战略相适应。

同时提出要把握和处理好三个关系——深耕主业与拓展新业、扎根上海与走出上海、战略收缩与战略扩张的关系。

其中,深耕主业与拓展新业是指主业要持续深耕、不断创新,防止盲目追求多元化。拓展新业要坚持有利于掌握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重在向科技创新领域进军,抢占新赛道,培育新动能,加快培育优秀头部企业,形成战略科技力量。

扎根上海与走出上海则是要不断完善国资国企空间布局,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走向全国全球同时更好服务城市发展。

战略收缩与战略扩张是指加大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战略布局,稳健做好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加快清理退出不具备竞争优势的落后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

近年来,上海不断优化国资布局结构,要求国资国企聚焦主责主业。同时,由于国资国企在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出台了鼓励企业实施科技创新等系列制度,统筹安排国资收益重点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产业发展。

2020年9月,上海市国资委发布《上海市国资委监管企业主业管理办法》《监管企业主业目录》,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其中,主业可分核心业务和培育业务两类,核心业务原则上不超过3个,培育业务原则上不超过2个。纳入核心业务的单项业务板块总资产、营业收入或利润总额占企业总量的比重原则上不低于20%。比如,上汽集团的核心业务是“汽车研发与制造”“汽车服务与贸易”,培育业务是“智能驾驶、移动出行服务”。

《规划》提出,“十四五”上海国资国企新增投资超过3万亿元,其中90%以上集中在关系上海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在功能和产业布局上,上海国资国企要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三大先导产业和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等六大重点产业,加大国有资本投入,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

在空间布局上,则是要主动参与“五个新城”建设,加快发展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重点区域。超过5000亿元的新增投资集中在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等重点区域。100家总部型机构和80%的新增总部型机构落地“五个新城”。

激发国资国企发展活力

根据《规划》,到2025年,上海地方国有经济发展效益持续保持全国第一,主要经营指标年均增幅高于上海全市经济增长水平,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保持地方国企同行优秀水平,非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全国地方国有企业平均水平以下。形成十余家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头部企业,十余家社会与经济效益有机平衡、服务效率和保障能力国内一流的领先企业。

而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进一步激发国资国企发展活力。

因此,上海市国资国企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加大改革力度,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开搞活,健全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科学优化激励机制,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统一原则,根据价值创造、行业地位、社会责任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增强国有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国有开发企业与其他企业同台竞技,鼓励企业开展内部创业孵化。

同时,也要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抓住取长补短、强强联合这个关键,因地制宜、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务求实效,提高企业市场化、规范化水平。

“股权结构的改变,与产业布局的调整、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两个事情是合起来推进的。”杨建文说。

混改是此轮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企业集团整体上市和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是上海推进混改的主要路径。

去年底上海制定发布的《上海市贯彻〈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提出,2022年,上海要基本实现市场竞争类、金融服务类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

通过近年来的国资国企改革以及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上海市国资委系统已基本形成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主的发展格局。年初的数据显示,混合所有制企业约占上海国有企业总户数75%、资产总额87%、营业收入90%、净利润100%。

《实施方案》还提出,支持和引导国有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作为重要积极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实施“二次混改”。

此外,鼓励暂不符合上市条件的充分竞争领域企业,适时引入具有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深化员工持股试点,支持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的企业集团经营管理团队和核心员工参与员工持股。

东方国际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晓东在今年1月的新闻通气会上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提升混合所有制和股权多元化水平,进一步引进战略投资者。计划在未来两年形成新一轮资本运作的完整方案,并配套完成战略投资者的引进方案。

在核心业务板块和子公司实施了员工持股的基础上,赵晓东说,东方创业(600278.SH)将继续扩大员工持股的范围。对于新设项目公司或条件成熟的公司,实施员工持股。

激发国资国企发展活力的同时,上海此次会议还特别强调了国企的公司内部治理,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李强指出,要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统一起来,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党委会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突出讲政治、高效率,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突出专业化、规范化。建立健全企业内控体系,深入整治管理层级过多、管理链条过长问题,切实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中国已经正式申请加入CPTPP,上海在对外开放、国资国企改革方面一直都走在前列,接下来也应该进一步加大改革。”杨建文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