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前期“蓄力”的财政政策,将在第四季度集中发力,以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多位财税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受疫情、汛情等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政策加大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力度,政府债券将加速发行以稳投资稳增长,预计第四季度国债和地方债发行规模超过2万亿元。财政支出也将有所提速以保民生促发展。今年7000亿元的减税降费政策也加速释放,10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减税红利将提前兑现等。
财政支出发力,提振基建投资稳增长
中国经济保持恢复态势,就业形势稳定。不过随着近期疫情、汛情、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等因素影响,在去年同期基数抬高背景下,不少经济指标有所回落,经济增长面临压力有所加大。
国务院多次强调,要跟踪分析经济走势,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有效性,做好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第一财经分析,前期财政“蓄力”特征明显,包括财政收入增速明显高于支出增速、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发行节奏较慢等。四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财政政策有望进入集中发力阶段。
8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超收入增速,财政发力
上半年经济稳增长压力不大,经济增速和财政收入都保持相对较快增长。相应政府债券发行节奏明显慢于前些年,财政支出增速维持低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相对低迷。
中国财政学会副秘书长冯俏彬告诉第一财经,今年大家感觉前期地方政府债券尤其是专项债券发行进度慢,这恰恰体现了财政政策跨周期调节。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第四季度财政政策一大发力点是地方政府债券尤其是专项债发行加快。
近期地方债发行已经提速,根据机构统计,第四季度将有约1.56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券(主要是专项债)待发。另外预计还有超过1万亿元的国债待发行。
王青认为,四季度财政发力将体现在财政支出强度加大,特别是基建类支出中的交通运输、农林水事务和城乡社区事务支出会明显提速,这已在8月财政数据中有所体现。其次,与往年不同,今年四季度专项债发行量将处于高峰期,预计全年3.65万亿元额度将基本发完。
目前地方基建投资资金中,一大重要来源正是预算内财政资金和发债筹资,这部分资金支出和筹集加快,广义基建投资增速在8月开始反弹,基建呈现发力迹象当然目前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财政资金优先且主要用于保民生。
“第四季度是保持全年经济增长稳定在合理区间的一个重要节点,目前来看第四季度的基建投资增速会有所加快。”冯俏彬说。
近期一批重大基建项目已经启动。比如,总投资5300亿元的沪渝蓉沿江高铁中,武汉至宜昌段近日开工,其他一些工程段也取得重要进展。另外国家发改委也在抓紧推动川藏铁路在今年年底前实现全线开工等。
尽管后期基建投资将明显发力,但不少宏观经济分析师告诉第一财经,基建投资会有所反弹,但不会出现大幅增长现象,只是保持对经济托底作用。
王青初步估计,以基建投资两年平均增速衡量,四季度基建投资修复进度将有所改善,从而扭转此前该指标持续下滑的势头。这既是财政政策发力的一个标志,也是在当前消费修复较缓、房地产投资转弱背景下,稳住经济复苏势头的一个重要抓手。
王青认为,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逆周期调节”+“不搞大水漫灌”。就财政政策而言,实施跨周期调节,就是在确保财政政策发力稳增长的同时,要继续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保持高压态势,避免政府杠杆率再度大幅攀升。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志刚告诉第一财经,财政政策跨周期调节需要考虑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充分考虑各种情形,及时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做好预调微调。专项债发行加快有利于稳定投资和增长,但是要做好项目管理,保障债券资金的安全和有效运行。
减税降费红利加快释放,关注政策延续
今年在各项减税降费新政下,国家预计全年为市场主体新增减负超7000亿元。为了尽早让企业充分享受这一减税红利,一些减税政策执行中近期有所微调。
比如,根据国务院最新部署,近期税务总局发文,允许企业在10月享受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而往年这一优惠政策到明年才能享受。另外研发“其他相关费用”限额的计算方法也优化,提高了可加计扣除的金额,减税效应将更大。
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兑现减免税额超过3500亿元。上述政策意味着这笔巨额减税中相当部分将在今年10月份释放,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激励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
9月1日国常会部署加大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力度,并提出根据国际环境变化和发展实体经济需要,加强政策储备,研究和适时出台部分惠企政策到期后的接续政策,提高应对困难挑战的能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就业稳定。
今年为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3%征收率减按1%征收率优惠政策延续至今年年底,这惠及5000多万户纳税人。明年这一政策是否还会延续备受关注。
冯俏彬认为,今年四季度国家出台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可能性小。小微企业增值税优惠政策是否延续,可能还要观察四季度企业经营情况等再定。小微企业一直是税收优惠政策力保的重点。
王青表示,四季度PPI(生产者物价指数)与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之间的“剪刀差”难以大幅收窄,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下游小微企业仍将承受较大的经营压力,需要宏观政策再扶一把。除了央行新增3000亿支小再贷款等金融支持措施外,财政减税降费的政策效果会更直接,小微企业的获得感也更强。
王青预计,此前优惠政策的时间范围会进一步延伸到四季度,也不排除出台新的阶段性税费减免措施的可能性。考虑到明年初小微企业还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小微企业增值税征收率减至1%的优惠政策有可能会延伸到明年一季度。
国务院明确要求推动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这意味着符合条件的父母个税税负会进一步减轻。多位财税专家对第一财经分析,这项政策由此前“研究推动”改为“推动”,意味着政策会加速出台,最快今年有望出台。
9月22日国常会提出,加强财政、金融、就业政策联动,稳定市场合理预期。王青认为,当前宏观政策已开始向稳增长方向微调,各类宏观政策联动效应会影响政策效果。
比如,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同方面,王青认为,在7月央行降准,货币金融环境边际宽松的背景下,财政政策可以利用市场利率下行的有利时机,加快政府债券、特别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节奏,以较低成本筹集资金;与此同时,接下来财政支出力度加大,也会直接推升各类市场主体融资需求,从而助力货币政策“宽信用”进程。
王青建议,为更好地与就业政策相协调,财政政策也需要在支持重点人群就业方面定向发力,包括加大对相关企业的税费减免力度,扩大就业技能培训支出,以及拿出一定财政资金支持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