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8日表示,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将制定和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十年规划(2021-2030年)》,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治理水平。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日发布《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在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赵英民介绍,中国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并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明确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他介绍,目前,中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大家熟知的大熊猫、朱鹮、亚洲象等濒危物种种群数量都在不断增加。
赵英民介绍,中国还颁布实施了《生物安全法》,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完善生物多样性政策法规体系,颁布和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20余部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还调整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摄影/章轲
第一财经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我国实施了一批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在陆域,中央财政投入500亿元,在祁连山、贺兰山、长白山、小兴安岭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了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
在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京津冀、汾渭平原等重要流域和区域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修复,全国治理矿山修复面积约400万亩。在海域主要实施了“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等。截至目前,全国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
赵英民表示,生物多样性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据统计,全球GDP总量一半以上部分或者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贡献。生态环境部将系统谋划、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政策法规方面,将更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完善政策制度保障;推进生物多样性领域法律法规制修订,完善法律体系。
他说,在行动措施方面,将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本底调查,完善观测网络,优化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数据和信息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