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林格殷格翰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齐飞(Felix Gutsche)在2021年首届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上表示,生物制药合同制造(CMO)产业在推动上海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上海正朝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迈进,着重发展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重点产业中的重要支柱之一。”高齐飞说道。
高齐飞表示,CMO将生物医药产业链原有的制造瓶颈转型为一个“服务平台”,使得医药研究企业将能专注于研究创新药物,而药品制造企业将可以专注于产品开发、升级、商业化生产和质量控制,从而帮助研究型公司实现产品商业化以及价值最大化。
“中国的CMO业务发展还处于早期飞速扩展的阶段。在美国和欧洲等成熟市场,制药企业生产外包比例已占整个生产过程的20%。 ”高齐飞表示。
他认为,放眼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长远发展,产业分工日益精细化将成为趋势;提升生产品质,管控成本,合理配置投资将成为关键课题。未来CMO将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CMO产业的健康发展可以帮助大型跨国制药公司在本地生产创新药物,这将极大地帮助中国患者第一时间用上全球创新药物,提升药物的可及性和可支付性。”高齐飞表示。
他说道,纵观全球,并不是每一家致力于研发的生物医药企业都需要建立自己的生产体系,企业需要更高效地利用资源。一些跨国制药巨头即使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仍将重要的产品交付给CMO进行生产。这是它们确保高质量、多渠道供货和降低生产成本的成功之道。
2013年勃林格殷格翰在上海张江设立生物制药生产基地,这也是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第一个世界级生物制药生产基地。2014年,中国开始启动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改革。2019年底,由勃林格殷格翰生物药业(中国)通过CMO模式生产制造的一款创新肿瘤抗体药物成功获批上市,成为了国内首个上市许可持有人采用合同生产模式获得上市批准的创新生物药。此举对促进上海乃至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以勃林格殷格翰为代表的跨国生物制药企业已采取措施扩大自身产能,或者基于现有产能重新布局企业资源,以适应未来的药物开发模式。”高齐飞说道。
他还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也促使制药企业重新审视自身的供应策略和风险管理。即便拥有稳定内部生产设施的企业,也纷纷重新评估自身在供应链中的风险状况和漏洞,寻求CMO领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