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外媒报道称,中国央行将于近期降准。而澳新银行的一则关于降准的预测,进一步引发市场的讨论。
10月13日晚间,第一财经记者获得的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给客户的一封邮件中提及,“我们认为(降准)概率很小,不要将卖方分析师的预测当作是一种政策传闻(whispered policy rumor)。”他称,“市场热切期待中国央行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或其他渠道注入更多流动性,但事实上经济数据也不乏一些好消息,例如中国9月出口数据强劲(按美元计价,9 月出口同比增长28.1%,前值为增长25.6%)。同时,尽管地产开发商近期陷入一些困境,但政策制定者仍未出手。”
10月13日,澳新银行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可能会续作周五到期的5000亿元人民币中期借货便利(MLF),同时维持利率不变,还可能在本周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自10月25日起生效。10月26日到期的税款将是可观的,该机构料不能仅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管理。
澳新银行中国市场经济学家邢兆鹏认为,本周五MLF操作量可以提示后续货币政策操作。如果净投放不大,则仍存在降准或T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的可能。
不过,市场对于降准与否明显存在较大分歧。
此前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也对记者提及,“年内货币政策不太可能放松,事实上当前情况下放松货币政策的作用并不大,因为房地产投资不足是由于‘三条红线’监管导致融资受限,并非银行没钱,制造业由于‘能耗双控’等原因而生产受限,因而资金需求也有限。”
此前招商证券也指出,如果货币政策进一步边际放松,金融让利实体和稳定宏观杠杆率两大重大政策调控目标将会受到冲击。从今明两年的维度来看,货币政策将保持中性状态,其间难免有短期摆动。
此外,陆挺对记者表示,不断上升的通胀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央行的政策立场。在过去的两周里,中国致力于缓解全国的电力短缺问题,例如将煤炭产量配额提高,煤电价格上限提高10个百分点。但持续的暴雨导致洪水冲击山西省,该省占中国煤炭产量的30%左右。
“虽然全球能源危机可能在10月略有缓解,这主要由于需求季节性下降和新电力需求定价方案,但山西洪水的确是一个新的挑战。随着电力需求再次上升,电力短缺也可能在冬季再次出现。由于山西洪水的持续影响,煤炭价格在未来几周仍将保持高位,估计新的电价方案最终将使CPI上涨近0.4%。”他称。
就整体货币政策而言,野村认为年内出现定向降准的概率仅为50%,因为中国人民银行其实可以选择使用一些更低调、更有针对性的工具来支持中小企业。该机构也认为,在2021年底前下调政策利率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但并非为零。在财政政策方面,机构预计中国将加快财政支出和国债发行,并在第四季度充分利用剩余的2.4万亿元人民币债券净融资额度。
不过,目前也有部分机构认为,年内降准的必要性仍存。植信投资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记者表示,上半年人民币存量存贷比为82%,而三季度提升至82.7%。同期人民币增量存量存贷比由91%提升至101%。7月降准后银行业存贷比运行态势依然没有明显改变。部分商业银行负债增长困难,信贷投放能力受限。为保持信贷平稳增长,支持经济稳健运行,当下仍有必要再次降准0.5个百分点。
10月13日公布的9月金融数据显示,新增信贷和社融分别为1.66万亿元和2.90万亿元,信贷余额、社融存量规模和M2增速分别为11.9%、10.0%和 8.3%。信贷规模增速延续前7个月放缓趋势,9月增速低于市场预期。9月居民部门短期有小幅增长,但居民部门中长期新增贷款仍然受住房信贷收紧与汽车销量供给端抑制影响增长较为有限,基本与上月持平。
连平表示,前三季度信贷增速持续走低,受十一长假、部分工厂限产与供电紧张问题,10月信贷增长仍可能继续下降,预计四季度政策调整后,信贷增速会恢复到12%左右。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将会逐步提高,企业直接融资增速将有可能修复,社融增速将维持在10%左右。